文化“两创”大家谈|“观众想看的不是技艺,而是背后的用心” 一场直播“梳”服全网

“家人们,敷面膜的3分钟可别浪费!跟着我做一套头部按摩操,拿起这款荷花绵羊角按摩梳,从发际线梳到后脑勺,疏通经络还能缓解疲劳……”直播间里,邢粮梳篦主理人董玥彤语调温暖而又富有感染力,她正一边演示按摩手法,一边详解产品亮点。今年“双11”期间,她的直播间再创佳绩:直播间曝光人数超820万人,销售单量3.12万余件,粉丝量突破49万。



直播间里的火热尚未落幕,董玥彤便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11月19日,江苏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公示,董玥彤凭借在常州梳篦技艺传承与创新中的突出成就,从市级非遗传承人跃升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学徒到省级传承人,从手工工坊到直播赛道,这位集“国家一级技师”“江苏省十佳青年工艺美术家”等多重荣誉于一身的青年匠人,正以坚守与突破,让有近1600年历史的常州梳篦走入千家万户。

董玥彤与常州梳篦的缘分始于童年,她自幼耳濡目染外公外婆的篦箕手艺。2003年夏天,她正式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为师,从开齿、打磨等基础工序学起,用三年时间全面掌握了常州梳篦“木梳28道工序、篦箕72道半工序”的要领。董玥彤告诉记者:“其实梳子和篦子是两种器物。做梳子有推头、划线、开齿、撞齿、剔齿、方根、打磨、抛光、烙画等工序;做篦箕更为复杂,从毛竹砍伐后的锯料、剖篾,到牛骨的裁切、打磨,再到篦齿的精细加工、梳梁的拼接,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


董玥彤梳篦作品《京剧脸谱》

“这三年,磨的不仅是梳,更是我的心性。”董玥彤始终恪守“偏毫厘不敢安”的工匠原则。“开齿”作为梳篦是否好用的关键,最早全靠肉眼判断,需保证每根梳齿的间距均匀;篦子开齿更要用特制工具将竹篾削成细如发丝的齿状,确保使用时不勾发、不伤发。而最考验耐心的“砂木梳”环节,需用十余种不同目数的砂皮纸反复打磨,直至梳身光滑无毛刺,只为给用户最佳握感。

这份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让董玥彤的作品斩获多项殊荣。2024年,她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梳篦突破尺寸限制,以紫檀与黄杨木榫卯拼接为坯,精雕细琢半年多,最终在“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最高奖“百鹤金鼎奖”,实现常州在该奖项中零的突破。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董玥彤精准把握当代用户需求,推动常州梳篦从单一日用品向多功能、高颜值产品升级。目前品牌已形成日用类、保健按摩类、文创旅游商品类三大产品体系。其中,源自中医“五指梳头法”养生理念的五指按摩梳成为爆款,其五个弧形圆头按摩齿均匀分布,贴合头部曲线,能疏通经络、缓解头皮疲劳。“2020年初代五指按摩梳刚上架时,线上线下销量突破了2万。后来迭代升级的荷花绵羊角按摩梳也成了爆款,仅线上销量就已经超37万把,回头客高达40%。”同时,董玥彤将传统文化与城市记忆融入设计,如《龙城春秋》展现常州淹城历史人物,《京剧脸谱》彰显国粹魅力,让小小梳篦成为承载文化的城市名片。



好的产品如何让更多的人看见?为打破非遗传播壁垒,董玥彤带领品牌深耕电商赛道,先后入驻抖音、天猫、京东等平台,通过直播让千年技艺触达更多消费者。

“直播其实是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的。”董玥彤告诉记者,品牌直播最初只是产品展示、用法讲解,后来她发现观众对产品背后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就尝试把镜头对准工坊师傅,对准线下门店趣事,再逐步升级为“工艺展示+故事传递+生活美学”的多元模式。如今,直播单场最高观看量达30万人次,点击成交转化率25%,复购用户占比40%。“现在,直播已经成了我们和用户深度对话的窗口。在传递梳篦背后的生活美学和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我也和很多粉丝成了朋友。”董玥彤说。

面对镜头语言转换的难题,她升级微距镜头,使用慢动作还原关键步骤,清晰呈现剔齿、烙画等细微工序,同时将专业的“工艺语言”转化为通俗的“生活语言”。董玥彤表示,“其实观众想看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手艺背后的用心。”直播间内,工序演示、健康梳头手法教学穿插进行,几十个抖音粉丝群持续更新教学视频……观众既关注梳篦材质养护、使用方法等实用问题,也热衷探寻“古代女子簪发寓意”“宫梳名篦由来”等文化谜题,直播由此成为非遗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创新传承的核心,是让老手艺‘长’在当代人的生活里。”董玥彤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未来,她计划在“非遗+科技”“非遗+文旅”领域持续发力:通过AR技术让用户扫码即可了解藏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开发梳篦DIY材料包,让游客在常州青果巷亲手体验制作乐趣;联动民宿、剧院等多方资源,打造“梳篦主题文旅动线”,让常州梳篦从“带得走的礼品”变为“值得专程体验的文化场景”。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