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初临,冬之序曲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如同奏响了冬天的序曲,虽没有大雪纷飞时的豪迈壮观,却有着自己细腻而温柔的独特魅力。此时,气温逐渐下降,天空中偶尔飘落的零星雪花,像是大自然洒下的点点诗意,给大地蒙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薄纱,如梦如幻。

小雪的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 11 月 22 或 23 日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40°。古籍中对小雪有着独特的解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意思是说,到了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寒冷,雨水遇冷会凝结成雪,但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这就像是大自然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一次温柔的预演,用零星的雪花,慢慢勾勒出冬日的轮廓。

小雪三候,万物更迭

在古人的智慧里,每个节气都被细致地划分为三候,小雪也不例外。小雪三候,每一候都像是大自然写下的神秘诗篇,诉说着冬日里万物的更迭变迁。

“一候虹藏不见”,随着小雪节气的来临,气温持续降低,北方地区降雪增多,降雨的日子渐渐稀少。而彩虹,这一雨后天空的精灵,需要阳光与水汽相互作用才能出现。如今雨水不再,彩虹也便隐匿了它那绚丽的身影,仿佛是大自然暂时收起了这抹绚烂,将世界带入了一个更为素净的冬日篇章。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此时,天空中的阳气不断上升,地中的阴气则逐渐下沉。阴阳二气仿佛背道而驰,不再交融,天地之间仿佛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万物也随之走向沉静。曾经热闹的大自然,渐渐安静了下来,花草树木不再肆意生长,飞禽走兽也开始减少活动,整个世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着准备。

“三候闭塞而成冬”,当阳气彻底潜藏于地下,阴气完全笼罩大地,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幕所隔绝,彻底闭塞起来。此时,真正的寒冬已然降临,河流冰封,大地银装素裹,世间万物都进入了一种休眠的状态,在严寒中积蓄着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苏醒。

南北习俗,各有风情

小雪节气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寒冷的气息,还唤醒了大江南北丰富多彩的习俗。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南北各地的人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迎接冬日的到来,每一种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北方,小雪节气是腌菜的好时节,“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这句俗语便是最好的写照。其中,腌雪里蕻和渍酸菜是最为常见的习俗。雪里蕻,这种在雪中依然能保持翠绿的蔬菜,成为了北方人冬日餐桌上的常客。将雪里蕻洗净、晾干,放入大缸中,撒上层层粗盐,再用石头压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原本鲜嫩的雪里蕻就会变得咸香可口,无论是搭配米粥,还是用来炒肉丝,都别有一番风味。而渍酸菜,则是东北人的冬日必备。一颗颗饱满的大白菜,被精心地码放在大缸里,倒入盐水,密封起来。在低温的环境下,乳酸菌开始发酵,大白菜逐渐变成了酸爽开胃的酸菜。酸菜炖粉条、酸菜白肉血肠,这些经典的东北美食,温暖了无数个寒冷的冬日。


除了腌菜,“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 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农事活动。小雪时节,气温逐渐降低,白菜已经到了收获的最佳时期。农民们忙着将白菜从地里铲起,一颗颗码放整齐,晾晒几天,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储存起来,作为冬日的主要蔬菜。而菠菜,由于其耐寒性较强,往往会在大雪时节才进行收获。这些蔬菜,不仅是冬日里的食物来源,更是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视和感恩。

在南方,小雪节气同样有着独特的习俗。吃糍粑,便是南方人迎接小雪的一种传统方式。糍粑,这种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食品,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在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说的就是祭祀之事。如今,吃糍粑已经成为了人们庆祝小雪节气的美食享受。每到小雪,街头巷尾便会飘来糍粑的香气,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糍粑,裹上黄豆粉和白糖,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与幸福。


南方沿海地区的渔民们,在小雪节气还有晒鱼干的风俗。此时,气温下降,阳光充足,正是晾晒鱼干的好时机。渔民们将捕获的新鲜海鱼洗净、剖开,用盐腌制后,挂在通风处晾晒。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鱼干变得肉质紧实,味道鲜美。鱼干不仅是冬日里的美味佳肴,还可以长时间保存,为渔民们在寒冬时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储备。

此外,制作腊味也是南方小雪节气的重要习俗。“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制作腊肉、腊肠的绝佳时机。农家将新鲜的猪肉、鸭肉等用盐、花椒、八角等调料腌制入味,然后用绳索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晒。经过风吹日晒,腊味逐渐变得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到了春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腊味,分享着一年的收获与喜悦,这便是南方人冬日里最温暖的团聚时刻。

在土家族,小雪前后还有一项热闹非凡的“杀年猪,迎新年” 民俗活动,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吃 “刨汤”。当一头头养得膘肥体壮的年猪被宰杀后,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被精心烹饪成一道道美味佳肴,这就是“刨汤”。血旺汤、回锅肉、酥肉…… 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家的味道。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份热烈而温暖的氛围。

小雪养生,温暖过冬

小雪节气,气温逐渐降低,天气愈发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此时养生显得尤为重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温暖过冬。

在小雪这个寒冷的节气里,饮食养生是关键。此时,宜多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羊肉,牛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了肉类,黑色食物也是小雪节气的养生佳品。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作用。


在生活起居方面,小雪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阳气也逐渐收敛,此时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就容易入侵身体,引发各种疾病。此外,小雪时节还要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当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天气寒冷,但也不能因此而减少运动。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既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

小雪之韵,诗意之境

小雪,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这些诗词,或描绘小雪的美景,或抒发内心的情感,每一句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对小雪节气的那份深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了一幅温馨惬意的画面。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红泥制成的小火炉,烧得正旺。天色渐晚,眼看一场雪即将飘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还有什么比邀请好友围炉对饮更温暖的事情呢?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雪,却通过“晚来天欲雪” 这一情境的渲染,让我们感受到了雪前的宁静与期待。那即将飘落的雪花,仿佛是这场相聚的背景音乐,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此时,屋外虽寒意渐浓,但屋内的温暖与酒香、友情交织在一起,让人忘却了冬日的寒冷,只沉浸在这份真挚的情谊之中。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的《小雪》,则为我们展现了小雪的另一种意境。雪花如花朵般随风飘舞,怎么看都看不够,然而,更多的雪花飘落,却渐渐隐没了山林。诗人坐在书窗下,看着一片片雪花飞来,心中的忧愁也随之愈发浓烈。在这里,小雪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每一片雪花,都仿佛带着寒意,落在诗人的心头,勾起他无尽的愁绪。雪花的轻盈与寒冷,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在小雪时节的独特心境。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陈羽的《夜泊荆溪》,描绘了小雪初晴后的夜晚景象。雪后初晴,芦叶变得暗淡无光,长波湍急,鹤声嘶鸣。诗人独自乘坐孤舟,在流水中过夜,眼睁睁地看着山头的月亮渐渐落入溪中。诗中没有直接提及小雪的样子,但通过“小雪已晴” 这一信息,我们可以想象出之前那场小雪的轻柔与宁静。而在这雪后的夜晚,孤舟、流水、落月,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人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清冷的氛围中缓缓流淌,让我们也不禁沉醉在这充满诗意的情境之中。

小雪,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温柔礼物,它用淡淡的笔触,勾勒出冬日的宁静与美好。在这个节气里,我们感受着万物的更迭,品味着传统习俗的韵味,追寻着养生的秘诀,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25日 18:0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