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1日至23日,以南京大屠杀史实为基础创作的江苏原创舞剧《记忆深处》在巴黎喜歌剧院连演三场。谢幕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鼓掌长达10分钟,啜泣声此起彼伏,有人默默拭泪,有人紧握双手——这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欧洲艺术殿堂,被一段来自东方的苦难记忆深深触动。

巴黎街头的《记忆深处》海报
巴黎喜歌剧院,是欧洲最具历史底蕴的戏剧殿堂之一。剧院始建于1714年,拥有超过300年的悠久历史,与巴黎歌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并称为法国三大国立剧院。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舞剧《记忆深处》以艺术的方式重温历史、致敬和平,展现出跨越时空与文化的精神共鸣。该剧以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视角切入,通过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与舞台意象,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传递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敬畏。
演出当晚,巴黎喜歌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屏息凝神,随着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沉浸在那段沉重的历史记忆中。剧场内不时传来轻声啜泣,不少观众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谢幕时,掌声如潮,经久不息。全体观众自发起立,用持续十几分钟的热烈掌声表达内心的感动。许多观众驻足不愿离去,用目光向舞台上的艺术家们致意。

苏菲·玛索(三排左三)与创作团队深入交流
本场演出也吸引了法国文化艺术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影星苏菲·玛索在演出结束后,特意来到后台与演员交流。让·雅克·阿诺、弗兰克·费朗等文化界名流也到场观看,并在演出结束后与创作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到场,展现了该剧在法国文化界引发的广泛关注。
本次法国首演获《世界报》《费加罗夫人》《玛丽安娜》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形成文化事件级传播。《世界报》整版评价作品为“极高艺术浓度的历史记忆”,认为其以张纯如视角展现历史,具有国际理解度,是法国观众首次直接接触该题材。《费加罗夫人》以“把记忆刻在肌肤上”为题,称赞导演佟睿睿用身体语言表达难以言说的历史,舞者承载无数未被记录的记忆。《玛丽安娜》强调这是法国长期忽视但须面对的历史,群舞呈现“痛苦具象化且不可回避”。
舞剧《记忆深处》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呈现,也是一次文化的觉醒与历史的对话。“我们不只是用眼睛‘看’,更获得了灵魂深处的震撼”“台下的男女老少,不分国籍,全都感动得哭了”“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每一下都像敲在心口——压抑、克制,真实得让人无法逃避”……演出期间,舞剧引发广泛热议,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分享观剧感受。
一位中国观众说:“现场观众有九成是法国人,我能清晰听到身边的啜泣声,有人默默擦泪,有人紧握双手。谢幕时,掌声久久不息,如潮水般涌来,成了我最后痛哭的掩护。听到周围不断响起赞叹,我无比欣慰,这段历史不仅有我们中国人铭记,也真正走进了外国人的心里。”

法国前总理Bernard Cazeneuve到场观看,赞扬作品“有力量有情感,独一无二”。
舞剧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还原真相,群舞坠落如生命消逝,拉贝张开双臂筑起“安全区”等场景,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众。“一个半小时的演出里,演员的表现和音乐的搭配极具感染力。在看到‘施暴’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已经热泪盈眶。谢幕时全场掌声不断,走出剧院的时候,我还听到有观众说‘演员的情感表达简直太厉害了’。”现场,一位法国观众表示,中国演员的舞蹈基本功、剧情叙事的流畅度以及情绪渲染都非常到位,希望有更多的作品用艺术形式呼吁、传递“勿忘历史”的意义,让世界看到历史真相。她说,“虽然时间会慢慢抚平伤痛,但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存在过的东西将会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杨新育等外交官员出席观演,进一步提升了本次活动的文化外交层级。
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王莉在观演后表示:“《记忆深处》的成功,印证了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为集团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这次演出不仅展现了江苏文艺创作的高度,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打开了新的对话空间。我们将持续推动兼具艺术深度与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走向世界舞台。”

江苏省歌剧舞剧院院长潘磊表示:“站在巴黎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剧院里,看着台下法国观众湿润的眼眶,听着久久不息的掌声,我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真的可以跨越国界。今天,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部舞剧,而且是一份跨越时空的铭记与对话。我们让世界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珍视和平——因为我们对战争的痛,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忆深处》在巴黎的成功首演,是一次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历史对话。它让一段曾被西方忽视的东方伤痛,通过艺术的转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警醒与记忆。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下,这部剧作超越了舞台的边界,成为对战争与和平、记忆与遗忘、东方与西方的深刻思辨。它昭示着,中国不只有故事要讲,更有基于历史创伤所生发出的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和平理念与文明思考。
江南
图源:舞剧《记忆深处》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