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美协艺委会届展系列——第七届全国漆画展览”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艺术博物馆启幕。作为中国漆画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项展览,这是其首次在东北地区举办,标志着这项国家级艺术盛事实现了历史性的地理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据悉,本届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迅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辽宁美术家协会、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承办,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共收到全国投稿作品逾千件,经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254件精品力作进行展出。这些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元,既深入探索了漆画艺术的本体语言,也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代表了当前中国漆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与最新成就。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吸引力,将新时代中国朝气蓬勃的生动图景,镌刻进一幅幅精心创制的作品中,具有当下漆画界创作方向、审美趋势,具有专业示范意义。

漆画是一门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创作媒介,创作过程既是对技艺的磨炼,更是对心性的修行。最终呈现的作品,或深邃神秘,或温润典雅,或绚烂多彩,具有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质感与视觉张力。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参展艺术家们将艺术的镜头聚焦时代的宏阔画卷,也对准个体生命的细微波澜,或描绘壮丽山河,或刻画时代风貌,或抒发内心感悟,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心,是技艺与观念、传统与创新的精彩交融。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教师伍栋坤的作品《科技强军之三》引人注目,他告诉记者:“在把握整体画面的构造和细节的处理这种平衡点上,我选取了隐形区分的方法,使得人和物、物与空间之间产生光怪陆离的置换。让观者既能看到中国军人的英姿飒爽,又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大气的魅力。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综合媒材专业学生李浣雯在参观后表示,展览风格包容万象,体现了南北方漆画艺术的不同,南方小巧一些,题材更生活化,北方则是大气磅礴。商秋师范学院胡清茹带来了作品《渡》,有小船渡人的意思,以意为境,一舟一水,观者自成妙悟。参展画家、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林涛入展作品名称《光的形状》,他介绍,“材料是用大连常见鲍鱼贝壳,螺钿技法,作品以绚烂多彩赋予平凡日常事物美丽的外衣,让被遗忘的日常瞬间变得有意义。”
鲁迅美术学院漆画十一工作室研究二学生高一星的作品《云舸长行》表达梦幻情景,她表示,这次全国大展能和很多厉害的名师交流,对高校学生是重要的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领会了“漆画精神”。观众薛东评价,“这个展览很震撼!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作品题材从天到地,从宇宙到小草,宏观到微观,意味深长,彰显了很大的气魄!能落地辽宁大连展览,很自豪。”

据了解,这一重磅展览落地于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是国家级艺术平台与东北重要艺术学府的一次深度联动。开幕式上,中国美协领导指出,此举旨在推动漆画艺术在南北方文化版图上的交流与融合,并以鲁美为支点,辐射和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漆画创作、研究与教育发展。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海涛表示,期望广大漆画艺术家和工作者继续守正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也鼓励漆画艺术积极走向生活,探索与公共艺术、城市空间和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漆画艺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装点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鲁迅美术学院副校长胡秉文说:“本届展览题材的丰富性和包容性远大于往届,让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敢于创新和突破。展览也将推动漆画艺术在辽宁和大连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队伍建设,让喜欢漆画艺术的学生在大连成长成才。”
此外,展览启幕当日,还进行了主题为《新时代漆画语境与多元表达》学术研讨会。同时,汤志义的《新时代中国漆画发展态势暨个案图式与技法解析》和谭大力的《“尘光”作品创作回想》两场学术讲座,也是人气十足,备受关注。

展出场馆、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王雄介绍,“本次第七届全国漆画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漆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沉浸式观赏中提升审美素养。我们正通过引入这类全国性高品质展览,全力将博物馆打造成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吸引力的艺术圣地和打卡地,让艺术真正走进市民生活。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8日,免费开放,周一至周日09:00-17:00(16:50停止入馆),周末及节假日照常开放,周一闭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