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舞剧《颜真卿》火了,更多“中国故事”等待着用更多方式去“解锁”

评论员 李一木

近日,河北推出的舞剧《颜真卿》火了!“演出、谢幕、互动,一场舞剧能引发三波高潮,火到这个程度确实超出预期。7天上座率都是百分之百,近1.5万人次观演,一票难求。”这让河北省歌舞剧院院长罗洪亮激动不已。记者在现场看到,剧场里坐得满满当当,观众席中时时传来啜泣声,粗略统计,演出的两个多小时里掌声不下20次(11月24日《河北日报》)。

“一笔一脊梁 一字一山河”。舞剧《颜真卿》选取的人物,不仅是每个中国人从小便已熟知的书法大家,他写就的一笔一画,已经浸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除此之外,更深入挖掘了主人公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饱满、更加悲壮的颜真卿。

这样的“中国故事”本身就已经足够震撼。它蕴含了艺术之美,令人神往;它更激荡着慷慨豪迈,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中国故事”汪洋恣肆,如秋叶之静美,又如大潮之澎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代代相传的瑰丽传说,更为今天的人们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挖掘提供了无穷的“富矿”。舞剧《颜真卿》广受观众欢迎,正是对这样的艺术创作态度与路径,所给出的正向激励。

与电影、话剧、戏曲等人们平时更多见的艺术形式比起来,此次以舞剧的形式演绎“中国故事”,也是一种宝贵的探索与尝试。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门也面向广阔的世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要符合艺术创作要求,就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去依托我们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更多“中国故事”等待着用更多方式“解锁”,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些“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古往今来,在我们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里,每一颗明珠都有着属于各自的闪闪光芒。但究其内核,无不交织着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公平、正义、侠义的呼唤,更离不开沉甸甸的爱国情怀,离不开穿越时空的那份悲天悯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中国故事”等待着用更多方式“解锁”,需要尊重艺术,尊重观众。这就需要以足够的敬畏心来面对历史,在喧嚣中守住寂寞,以舞剧《颜真卿》为例,这部剧从策划到真正呈现在舞台上历时3年多。从到多地采风,再到与颜真卿的后人和史学家反复沟通论证,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数月不舍昼夜地集中训练、创排……再到剧中呈现的唐代家具、服饰纹样等都经过精心考证,这种老老实实的创作态度,这些大量苦心打磨的细节,让这部作品有了质感。

更多“中国故事”等待着用更多方式“解锁”,需要“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对创作者而言,守正创新是永远的命题。老老实实的创作态度与尊重市场规律,吸引新理念、新手段、新形式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同样以舞剧《颜真卿》来说,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并没有妨碍艺术创新。剧中“宴会”一场戏,表面上祥和欢乐,实则暗藏杀机,通过小场景反映安史之乱的大背景,展现出创作者的巧思。十余盏写有不同姓氏的红色灯笼次第下落,象征着乱世中无数家族的飘摇,最后颜氏灯笼黯然熄灭,浓缩了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的坚守与牺牲,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一枚枚“中国故事”,如同珍珠散落在我们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去打捞、挖掘、擦亮这些珍珠,是艺术创作者的使命,也是艺术创作者难得的宝库。随着更多“中国故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解锁”,一部部艺术作品各美其美,却又最终汇聚成一条奔腾的大河,共同演绎出磅礴的“中国气派”,共同激荡起昂扬的“中国精神”!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