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有段古”,广州细路讲俾你听!


11月22日,镇海楼广场暖意融融,31个活力满满的身影在此绽放光彩。他们从诗书少年初赛80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带着对文化的热爱,展开了一场兼具成长感与文化味的决赛角逐。



1

少年登台,自信绽放

随着动感十足的健美操表演拉开大赛帷幕,粤语小中组首位选手从容登台。虽是全场首个亮相,孩子脸上毫无怯场之色,将广州博物馆藏文物“冯如圆规”的故事娓娓道来,瞬间点燃现场氛围。

每一位选手都带着十足底气:有人思路清晰、妙语连珠,用生动表达勾勒广州背后的历史;有的小朋友唱起“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这首广州人耳熟能详的童谣,熟悉的旋律瞬间引得现场会心一笑;还有小朋友讲述白天鹅宾馆的历史时,特意提起“妈妈当年在这里和黄俊英老师合过照”,真实又可爱的细节让全场掌声不断;有人即便中途忘词,在台下观众热烈的鼓励掌声中,也能迅速调整状态,完成精彩展示。






粤语组选手讲解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粤语组的小选手们在大咖评委面前大胆发声,践行着粤语文化的传承。粤语组落幕,普语组选手接棒登场,他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将广州的历史脉络、文物底蕴细细诉说,让更多人读懂这座城市的厚重与鲜活。

少年们活力四射、自信昂扬的模样,恰似广州的“青春名片”,在全运的活力氛围中,向八方来客展现着新生代的独特风采。






普语组选手讲解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2

评委点睛,干货赋能

著名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老师在点评中满是欣慰:“能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主动传承粤语,特别开心。”他强调,粤语不只是一种语言,更是一本活着的广府历史书。针对部分选手粤语吐字不够清晰的问题,黄老师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孩子们能用心打磨,说好标准广州话,让粤语文化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



黄俊英老师点评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广府文化全球推广人、金话筒得主任永全老师同样不吝赞美,直言“说得好不好不重要,敢说出口就是胜利”。他对一位选手的结尾印象深刻——“来沙湾找我,我带你们吃双皮奶”,特意点评道:“粤语就是这样接地气、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文化宝藏,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任永全老师点评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针对普语组选手的表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全国金牌讲解员王亚楠老师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专业建议。王亚楠老师格外留意细节,提醒选手们:“讲解时可借助PPT辅助呈现内容,同时要注意话筒位置,避免声音过小影响传播效果。”

卓越教育产品负责人唐砚老师,虽已见证十余届诗书少年决赛,却仍被今年的选手深深打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勇敢表达的勇气,更看到了文化自信的闪耀,这份感动从未褪色。”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当天不少前来参观镇海楼的游客,恰逢这场文化盛宴,纷纷感叹“来得太赶巧了”。

他们驻足聆听孩子们稚嫩却真诚的讲解,即便表达不算完美,却从少年们眼中看到了传承广州历史文化的坚定与热忱,不少游客忍不住为孩子们拍照点赞,沉浸式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相较于获奖的喜悦,选手家长们更多的是对孩子成长的欣慰。

备赛路上,孩子们曾遇难题,却都主动想办法克服:有人从起初的胆怯内向,决赛当天自信从容地讲述故事;有人从对广府文化一知半解,主动钻研文物历史、爱上本土文化。这份对文化的热爱与突破自我的追求,让家长们倍感骄傲与感动。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决赛现场,奖项获得者先后登台,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誉。但正如赛事传递的理念:每一份坚持都值得肯定,每一次勇敢表达都算数,这场赛事的意义,早已超越胜负本身。




粤语组获奖选手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普语组获奖选手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本次大赛还得到了广州博物馆共建单位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的大力支持,无论是选手输送还是活动节目筹备,来自这两个团队学子们的表现都为比赛增色不少。


朱晓秋副馆长为两所学校颁发

“最佳组织奖”


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表演

《唐三彩陶俑》舞蹈

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让文物之韵、名城之魂在新生代的心中扎根、生长。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