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幽默的治愈力量

在中国漫画的百年图景中,华君武的创作犹如一部用幽默写就的社会处方笺。他秉持“艺术为人民”的信念,践行“漫画一生”,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择一事,终一生”的崇高精神。

近日,由深圳美术馆策划推出的“幽默疗愈场——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圳美术馆特藏展”,精选110幅馆藏原作,展现华君武的艺术成就。这些承载着时代体温的漫画,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集体记忆,更蕴含着超越时空的精神治疗密码。当观者凝视这些线条简练却意蕴丰沛的画面,仿佛能听见这位“社会医师”的轻声提醒:真正的治愈,往往始于会心一笑的顿悟。

华君武(1915—2010),原名华潮,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喜欢绘画,13岁时便在浙江省立一中的校刊上发表了第一幅漫画。在进入中学后便开始向《时代漫画》等刊物投稿漫画,并逐渐在漫画界崭露头角。1936年,他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的筹备委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君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后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担任创作员和教员。1940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他为《解放日报》创作时事漫画,并与蔡若虹、张谔合办“讽刺画展”,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他的漫画作品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华君武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等职,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从烽火中走来的华君武,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以笔为刀,富有战斗性。改革开放后,华君武的创作继续保持着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洞察,又增添了对市井百态的有趣观照。他的漫画里那些夸张却不失温情的造型,戏谑而暗藏机锋的题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针灸术”。

20世纪80年代,华君武曾在《文汇报》连载《疑难杂症》系列漫画,以艺术化的方式讽喻社会不正之风,通过善意的批评传递深刻思考,纵观其漫画创作,无不体现着他对社会“疑难杂症”的深刻剖析与人文关怀,彰显出一位漫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担当。

深圳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李原原解读展览时,以笔似刀的比喻,向观众展示华君武那黑色线条切开的一个个社会“疑难杂症”。“本次展览旨在进一步挖掘华老经典作品的时代延展性——从讽刺批判到心灵疗愈,激活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疗愈直击公众情绪痛点,而幽默是跨时代的沟通工具,易于引发共鸣,增强感染力和传播力。”李原原说。

华君武对社会症候的深刻剖析与人文关怀超越时空与社会发展,在记录现象的背后是对人本身生活状态的关注与体恤,也源自其深入群众生活的观察之法。


某君赏月图(漫画) 1985年 华君武 深圳美术馆藏

“他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褶皱,他很喜欢观察,有专车接送他也不坐,就是喜欢骑自行车,这样就方便观察。”在华君武的儿媳张恂看来,华君武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接地气,让观者看着、想着,不自觉成了画中人。如《某君赏月图》将月亮变成了钱币的符号,展陈墙上特地放大了这一意象,观众随着月光的方向发现原来这是辉煌的金币,不免会心一笑,不只是笑画中人,也是笑自己是否也是追名逐利之人。

华君武喜欢京剧、评弹,会拉京胡,他的漫画也常常通过改编大众熟知的历史、戏曲、民间故事,从而达到借古讽今、借物喻人的特别效果,这也是其漫画民族化探索的方式之一。华君武还喜欢借助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来塑造,他说:“我在漫画里常用十二生肖做主角儿。因为有些动物富有人的性格、行为、七情六欲,漫画上借动物作褒贬更有趣些。”

20世纪90年代初,华君武在《大连日报》连续发表《猪八戒》系列漫画作品,大都用来讽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老鼠吹牛》《老鼠娶亲》等作品,也通过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来展现深刻的社会问题,鞭挞不正之风。


科学分工(漫画) 1962年 华君武 深圳美术馆藏

漫画“生活拾趣”系列是华君武退休后应《天津日报》之邀,历时7年完成的一组社会生活漫画。他像一个耐心的拾穗者,不放过市井巷陌间任何一块映照时代变迁的碎片,这其中不仅有生活的趣味与温情,也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生机。如《爷爷分配了新工作》以极简的线条和风趣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退休干部送孙女上下学,象征着领导干部退休后新生活的开始。《远眺舒怀》描绘的是市民迁入新居的场景。右侧题诗为画面注入灵魂“住房困难户,今日迁新居,楼比景山高,天天度重阳”。画面中“住房困难户”变成“迁新房”很有时代感,华君武用阳台方寸之地容纳了社会变迁,在市井笑声中回荡时代的跫音。

“生活拾趣”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像微缩的时间标本,记录了普通百姓的具体而日常的生活感受与处于变革浪潮中的波动。这恰恰与深圳特区的成长形成了一种奇妙呼应:当这座城市以拓荒牛的姿态破除陈规时,华君武的漫画也正用幽默的笔触解构着思想坚冰。

1991年,华君武曾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他又将150幅毕生力作托付给这座年轻的城市。这份馈赠包含着双重期待:既希望这些作品能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继续发挥“文化消炎片”的作用,也相信特区观众能理解其中破立并举的创作哲学。这批漫画作品作为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多次在深圳中小学校、部队、社区展出,也成为深圳美术馆重要的馆际交流项目在全国多地展出。

如今重温华君武的这些作品,其现实意义愈发清晰。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社会,华式幽默显得尤为珍贵:它既不制造廉价的快乐泡沫,也不沉溺于愤怒的批判,而是用智慧的火花照亮认知盲区,为焦虑时代提供情绪减压阀。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展览既是对大师的致敬,更是一次文化治疗实验。当观众在这些漫画前驻足欣赏,实际上正参与着艺术家未完成的诊疗方案——用笑声软化现实硬度,以反思重建精神家园。让我们穿越时光的密码,重新发现幽默的治愈力量。


锻炼体质天天向上(漫画) 1999年 华君武 深圳美术馆藏

2025年11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发现幽默的治愈力量》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24日 08:1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