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漫步灵璧,很难不被那些精巧奇绝的石头所打动。它们从《尚书·禹贡》所载的“泗滨浮磬”的磬石山中来,穿越唐宋元明清,在乾隆“天下第一石”的赞叹中定格隽永的姿态。
灵璧石色泽艳丽,声如青铜,形瘦透漏皱,质坚润清奇,不仅是案头清供,闲情雅意,更是一部镌刻于石纹上的文明史。
近日,笔者随着“高质量发展看宿州”——全国主流媒体大V行”活动走进千年古县灵璧,惊喜地发现,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灵璧石,不仅是自然造化之美,更深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与小城的发展脉络完美交融。


一些超越地域,打破时空阻隔的联系,总能让人感慨。湖北博物馆珍藏的曾侯乙编钟,与灵璧的磬石本属同源的古乐遗珍;宋代书画家米芾对灵璧石非常痴迷,曾为灵璧石写下《研山铭》,并连续三天抱石而眠,而湖北襄阳的米公祠内也有他珍爱的灵璧石。南北呼应,古今同赏,让人顿感中华文化的博大、悠久与交融。
如今,灵璧石所蕴含的精神意气,正成为灵璧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小县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朝着“大作为”的目标奋进。
灵璧石历经亿万年地壳运动、水蚀风磨,承载着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坚韧本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特质,鼓舞着灵璧在产业科技创新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近年来,灵璧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打造轴承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在轴承研发服务中心,我们看到计量、检测、理化、试验四个功能区里,80余台精密仪器正为长三角轴承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安徽汉正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轴承企业中的佼佼者,其研发的ACDR旋轧机打破了行业局限,破解了世界级难题,让中国高端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特色产业如何“无中生有”?如何抓住潜在机会化劣势为优势?以坚实根基托起产业腾飞,以科技创新打磨发展成色,灵璧轴承产业正在以奋进之姿给出答案。
灵璧石的形状千姿百态,每一块都独一无二,有的如层峦叠嶂,有的似瑞兽奔腾,有的如花卉绽放,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石生妙想,妙想绘新章,或许是受到灵璧奇石的启发,灵璧人也将创新思维融入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的具体实践之中。
杨疃镇邱庙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首创了“政策宣传 + 电商助农”双功能模式,将理论宣讲和直播带货相结合,给村民们带来了便利和实惠,开拓了乡村治理的融合新路径。线上,通过“小张的村干部日记”账号开设“政策宣讲小课堂”,以短视频精准解读医保、养老、农业补贴等政策,让惠民政策顺着网线直达百姓家,顺便还帮农户“卖货”增加收入;线下,“小张说事”定期走入街道,累计解决道路修缮、邻里纠纷等群众诉求120余件,形成“群众说、马上办”的服务闭环。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模式,让群众坐在家里就能成为“百事通”,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实现了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出“干劲”和“巧思”。
灵璧石的美,也美在其绚烂多彩,有的黑如墨玉,有的白如羊脂,有的红如夕照,有的青如碧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而这种丰富灿烂的多样性,也是灵璧厚植生态底色,实现多样化发展的生动映照。
行走在这座小城,能看见小麦、玉米、大豆描绘着金色丰收图;食用菌工厂里,双孢菇撑起可爱的“小伞”,成就全国第三大生产基地;肉牛饲养场内,“灵璧黄牛肉”香飘四海。这里既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奏响振兴乐章;又有广袤的田野,农作物拔节生长,欣欣向荣。在生态底色上描绘多彩画卷,展现出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而灵璧石所唱响的,正是灵璧奋力前行的希望之歌。县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关键在于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灵璧人从灵石中读懂了“因地制宜”的智慧,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又要“万紫千红总是春”。
推而广之,整个宿州其实也正在从自身文化中汲取发展智慧。宿州文脉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姿,有太多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也有太多深刻的价值转化值得期待。这或许就是“高质量发展”最打动人心的含义——让每片土地都唱出自己的歌,让每个梦想都落于生根的土壤。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