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 青 抒 怀
——蒋丹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10月31日—11月16日
展览地点
河南省美术馆3号展厅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1号)

连日来,一场跨越长江的江南文墨盛宴正在郑州上演——“丹青抒怀——蒋丹书画作品展”自10月31日在河南省美术馆3号展厅开展以来,凭借精湛的艺术水准吸引了中原艺术界与市民的广泛关注,成为秋日里的文化热点。

展览揭幕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书画院、中国水墨画院、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丹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精选丹阳籍艺术家蒋丹近年力作50余幅,涵盖书法与山水画作。开幕现场嘉宾云集,河南省文旅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曲径,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行,河南省美术馆馆长董继武,与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静慧共同为展览揭幕,见证这场跨地域的文化对话。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行为展览题词

作为当代书画艺术的重要实践者,蒋丹的艺术功底深厚且传承有序。他是张大千师弟顾莲邨的弟子、曾农髯的嫡系传人。其书法专攻篆隶,国画擅绘山水花鸟,作品既见挥毫泼墨的豪迈气韵,又含江南水墨的灵秀雅致,在传承传统精髓中融入当代审美思考。

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国强参观展览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美协理事李明参观展览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原院长桂行创参观展览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徐立新参观展览

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周斌参观展览

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青山参观展览

河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河南省青书协主席谷国伟参观展览

郑州市美术馆馆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参观展览

郑州美术学院校长石品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原艺坛名家亲临品鉴。河南省文联原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国强;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李明;河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文利;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桂行创、徐立新;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周斌、张青山、孟会祥;郑州美术学院校长石品;郑州市美术馆馆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河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河南省青书协主席谷国伟等人先后参观展览并同蒋丹进行沟通交流,现场反响热烈。


展厅现场
据悉,这场艺术盛宴将持续至11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当丹阳笔墨邂逅中原沃土,这份跨越地域的艺术共鸣,正等待更多观众前来亲身体验。
蒋 丹

名丹东,号旭楼主人,江苏丹阳人,副研究馆员,丹阳市政协委员。现为丹阳市美术馆馆长,丹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丹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研究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镇江市高级文化指导师。书法擅长篆隶,国画以山水花鸟见长。近年来,书画作品常见诸报纸杂志、刻碑铭石。书画之作曾赴日本、韩国参加展览。并有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书与画》《书画世界》,其艺术简历载入《中国美术家年鉴》。2022年,举办“水墨丹心——蒋丹书画作品展”,并出版《蒋丹书画作品集》。2025年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丹青抒怀——蒋丹书画作品展”。

《江南新雨》238×125cm
思入万物 游悟八极
——蒋丹书画艺术略论
▢赵启斌
蒋丹先生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和个性气质的书画艺术家。他在书法艺术、中国画领域辛勤探索,经过长期的努力与艺术实践,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气氛浓郁的江南地区成长起来。他是在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转型过程中,面临中西方文化观念、艺术观念剧烈变革的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有着前辈艺术家深刻影响的烙印,有着他依据个性气质和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实践留下的步履,也有着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气息。蒋丹以中国特有的笔墨符号记录下他对生命、历史、时代、文化和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将自我的憧憬、价值、情感、理想蕴藉其中。在长期研习书画的道路上,他注入了全部热情与智慧,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篆书《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153×42cm
书法:秦汉境界、六朝遗蕴
蒋丹进入书画艺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拜著名书画家顾莲邨为师,获得中国书画的入学门径。正是顾莲邨的传承和接引,使蒋丹接通了曾熙、吕凤子、徐悲鸿、汪采白、高剑父、张书旗的书画艺术道路,为他的书画艺术走向更高审美境界奠定了扎实根基。
蒋丹的书法艺术通过师法顾莲邨步入吴昌硕、曾熙、吕凤子等人的书法艺术路径,同时也受祝嘉、陈大羽等艺术家雄强书风的影响。他不断向先秦、秦汉、六朝、隋唐取法,取法高古,使他的书法艺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与艺术定位,摆脱时下流行书风影响,得以脱颖而出,自具面貌。
蒋丹的书法艺术受先秦小篆、汉隶笔风以及六朝书法审美格调的影响,呈现出篆、隶、楷糅合的审美倾向,在书法中传达出特有的历史沧桑感、古朴感和典雅的精神气质。他清晰地意识到传统取法与创作的关系,自我个性的形成和当下文化观念与美学价值趋向的关系。书法艺术创作只有将传统审美观念和现代文化价值深度切合,将自己的取法路径深深扎根于广阔深远的书法历史中,才能形成自己更系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观念。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探索中,蒋丹走出了自己坚实的道路。

《清秋荷塘听雨眠》137×35cm
花鸟:磅礴大气、幽邃入骨
蒋丹的花鸟画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思路开阔,技法娴熟,笔墨峻健爽朗、圆润畅达。明清“以书法入画”的精神对他的花鸟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写意精神、写画精神深深进入他的灵魂,写画成为他最为核心的绘画创作理念。也正是这一绘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使蒋丹的花鸟画彻底摆脱了当下素描造型和构图的影响,呈现出中国花鸟画特有的写意风神和笔墨气息。
蒋丹的花鸟画题材比较丰富,从中寄寓着他的自我精神和情感,有着写意笔墨的追求。他在花鸟画创作中充分发挥出中国画笔墨表现的特性,融入书法的写意性因素进行物象的塑造,从而为他的花鸟画融汇进丰富的审美内涵、强烈的书卷气和浓郁的金石趣味。由于受明清陈淳、恽寿平画风的影响,以及强调金石气的线质,纳入雄强的笔墨气息,蒋丹的花鸟画因而呈现出磅礴大气、幽邃入骨的审美意象,绘画格调很高。
蒋丹的花鸟画创作注重对传统花鸟审美意象的接受和拓展,从中发掘出自己喜爱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作,如松树、花卉、螃蟹、小鸟等都是他擅长的题材。他善于从日常熟悉的花鸟物象中捕捉灵感,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画家光有笔墨还不行,还得有生活,有社会责任感,有时代精神。”只有选题于自己熟悉的对象,以写意的精神进行表现,才能在笔下呈现出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蒋丹的花鸟画也有根据他的创作理念衍生出来的现代花鸟画绘画题材,如石刻神兽系列,蕴含他的独创和审美观念。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蒋丹将具有家乡齐梁故里文化符号、审美符号的元素纳入绘画中,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如梦如幻的瑰奇世界,给人的精神带来巨大的冲击,催人反思。

《家山新绿》238×125cm
山水:细密雄健、苍浑简拔
山水画也是蒋丹非常关注的一个绘画创作范畴,在山水画创作上他付出了相当的心力。
蒋丹对于传统绘画满怀憧憬,力争在传统山水画中找到创作的理论依据、审美价值倾向、笔墨技法。他不断观摩、临习、感悟宋元山水,从中领会山水创作的真精神,并将其运用于自身创作。蒋丹经常行走于家乡山水之间进行创作,关注家乡的人文遗迹与大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的题材与灵感。对于实地写生创作,他认为是山水画最为重要的创作方式。正是在不断地探幽访奇中与自然山川、历史流光进行直接的对话,如此的山间行路、体悟人生、感怀自然升华了他的审美境界和文化理想,为他的山水画注入了灵魂和生命。
蒋丹的山水空间造型及笔墨语汇极具个性,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绘画格调。他的山水具有浓郁的书卷气、金石气,儒雅闲适,整体呈现出细密雄健、苍浑简拔的审美格调。
蒋丹的山水无疑有着现代绘画艺术观念的表达,西方绘画元素、艺术理念的融汇,使他的山水具有当代性与现代文化气息。他希望在具备中国书画深厚传统笔墨功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进行山水空间的构建和表现,光影、构图以及色彩方面都能有所借鉴和运用,为我国山水画增添一些新的审美元素。这并未冲破他的山水画创作底线,他的山水主体基调仍然是中国画的审美、中国画的气象、中国画的精神。
综上所述,蒋丹是从传统文化、传统绘画中走出来的艺术家,他良好的书画师承为艺术拓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道。他以古为师,在创作中不断审视传统书画语言,涉足书法、山水、花鸟等领域,强调书写的张力和书卷气,融合绘画与书法,写意与写实并重,注重在画面中表现自我心境,确立起典型的东方写意艺术审美境象,这在当下书画创作中尤为难得。我们期待他走出更广阔的艺术道路,创造出更富个性、更具精神张力的书画艺术精品。
文章有删节
(作者赵启斌系南京博物院书画研究员)

篆书《屈原 九章·橘颂》选抄 180×75cm
大 家 谈
今天在河南省美术馆观看了“水墨丹心”蒋丹的书画作品展,颇有感触,蒋丹先生兼善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是一位修养全面的艺术家。
生活是画家取用不尽的艺术源泉。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江南烟雨,运河古韵,家山新绿,牧童戏水。他用鲜活的笔墨取舍生活中触动他心灵的点点滴滴,满纸生机,让观者流连忘返。
关于传统,我和蒋先生在观看画展时有简短的交流,他的作品灵动古雅,有江南文人气息,对待传统师承有自,学古不泥古。敢于打破传统绘画的构成定式,物象在画面上随意生发。这种自由的经营让画家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不管结果如何,他很享受画画的过程。
关于笔墨,石涛曾说过,“笔无生活不神,墨无蒙养不灵”,蒋先生在古代石刻瑞兽的雕凿痕中体味出齐梁古风、南朝遗韵。书法功力让其绘画更具灵性。总之关照自然与生活,启迪心灵,借物写心,画从于心,法自画生,使蒋丹先生的作品于笔墨明丽之外,更得相外之趣。
——桂行创(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原院长)

《海棠花开》62×62cm
蒋丹,生活、工作在江南,秀丽、诗意的景观给予他灵动的性情,对他的艺术创作赋予自然的审美和觉悟。
蒋丹的书法取宗顾莲村先生,在几十年笔耕不辍的临研中,他孜孜以求,又善于汲取名家之长,所以他的书法融于情怀显于笔墨,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蒋丹擅篆隶,他的篆书、隶书作品,既内敛密不透风,又开张疏朗有致且浑厚朴实。
蒋丹的绘画得益于书法,他通过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的意境。他用笔自由随心,不刻意追求形似,具有笔断意连的神韵。蒋丹的花鸟画在笔情墨趣上,注入了浪漫性灵的文化内涵。而他的山水画既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又是画家心灵与情感的体现。蒋丹擅长将自然景观吸纳于胸中,运用艺术手法将主观意识糅合归纳,通过笔墨展现出来,正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纸上之竹”。
蒋丹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注重内在和外界的互融,既抒发了个人的艺术理念,又开拓了文人画的书写性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欣赏蒋丹的书画艺术,无论是从文化品位、学术内涵还是艺术拓展来评析,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丁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镇江中国画院原院长)

《紫藤小鸟》68×45cm
金秋十月,丹阳美术馆馆长蒋丹先生,将携其近年力作登陆河南省美术馆,这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生涯的集中呈现,更是一位潜心于传统书画篆刻的艺术家,对传统与当代、物象与心象的深刻诠释。
蒋丹的艺术,植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沃土,却绽放出具有当代气质的花朵。他的山水、草木以及丹阳南朝帝陵的石韵,这些传统母题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巧妙地将水墨的氤氲之气与综合材料的肌理质感相结合,在画面中营造出层层叠叠、虚实相生的空间,在浓淡干湿的变幻中透出丰富的色彩与光影,仿佛让观者听到了物质在时间中呼吸的声音。
尤为难得的是,蒋丹的作品还贯穿着一份文人的书卷气与细腻感知,从而使他的创作在传统叙事之外,保有了一份可触可感的温度与诗意。
——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杂志主编)

《一路高歌》60×60cm
盈墨淡雅,提毫唱解花语,可弄我清香满衣。捻一丛芳香于淡纸上,可植我吟语浅笑。蘸一沫潋滟清墨,剪一段流年诗意,品曲邀月,畅怀人间。
在书画家蒋丹的心中:林泉可以明志,烟霞可以为侣,猿声鸟鸣,依约在耳,湖光山色,滉漾夺日,用一池春水研磨出露花朵朵,不若尘埃,在春风中落水着墨,煮一壶云水禅心。
在蒋丹的性情里,任思绪安静的聆听那留在岁月里的春桃之声。不断羽化自己,在春风里默默行走,轻捂夜的寂寥化作脆弱的阑珊,将心事香落成曲,,袅袅婉约一曲《渔舟唱晚》情有怡心,静在心田。
超然之意,丹青含情。笔墨的线条进入蒋丹的书画作品中,浓墨淡彩,轻扫而就。清凉水润中的感谓,在一片恬美里尽情沁腑,蒙胧婉转。迫而观之,定能看出垂衣天真的眷意妍浓。把微笑的诗行播在嫣然里,轻轻摇动岁月的古风,等待与山水继续一场激情的拥抱。
蒋丹的人生需要兴趣与爱好的调合,需要从闲情雅趣的记忆中汲取能量,做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有着知性与随性的快乐,让人生始终有一个闲情雅趣的四季,证明与感受这个天地。
——吴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院长)

《黄山烟云》68×68cm
中国书法与绘画自唐宋以来,艺成合璧,代有传人。远古象形文字,器物纹饰,得自然滋养,以表物达意而成画,内涵书法趣味。源同流异,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长期共进,在世界造型艺术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与艺术特色。至今仍有书画双修的艺人在这一领域耕耘开拓,传承创造。蒋丹就是一位在江南丹阳涌现出来的杰出书画家。
蒋丹受到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影响,注定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根基上的,他的书画也是融入了这些思想内涵的。当下艺术思潮的评价系统中西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作用,对蒋丹坚守传统艺术要素的努力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评价,由于标准改变而带来的不同声音,我认为可以分析对待,蒋丹自身具备的素养也会充分处理这些信息并加以认识。笔者认为不必改变传统的基因,守护中国书画的要素表达,笔墨可以在对时代审美要求中转化表现度,灵活应变,注入新鲜的艺术材料,适合自己、适合书画艺术的底层逻辑。由此而指导下的书画艺术创作,将是一个全新的蒋丹书画作品的呈现!
——徐建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山水清音》240×200cm
我对蒋丹先生书画艺术的学术造诣尤为推崇。先生兼具丹阳市美术馆馆长、市书协名誉主席等多重身份,其创作始终扎根传统文脉,又秉持学术创新精神,在书画领域形成了兼具深度与高度的艺术体系。
蒋丹先生的艺术实践极具学术价值:书法专攻篆隶,溯本求源、取法高古,于碑帖交融中探寻笔墨本源,结体严谨不失灵动,线条遒劲暗含气韵,彰显出对传统书法美学的深刻解构与重构;国画创作立足花鸟山水,既承文人画“写意传神”之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视角,笔墨语言精炼传神,构图讲求“虚实相生”的辩证美学,色彩搭配兼顾“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将自然意趣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
其作品兼具史料价值与学术参考性,不仅被《中国美术家年鉴》收录、《美术报》刊发,更在日韩国际展事中传递中国书画的学术理念。先生以扎实的笔墨功底、系统的学术思考,为花鸟画创作提供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实践范式,堪称当代书画界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典范。
——赵治平(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南朝遗韵》68×60cm
吾以为绘画之面貌,皆是画者的直觉素养和后天素养综合能力呈现。观历代名家,尤自从文人画鼻祖、大诗人王维之始,为中国绘画开劈了崭新的、自由的精神世界;“文人画”是具有读书人综合气质的画,是较于普通定制画师多了一份自由,主张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蒋丹他的绘画作品里,就有这样的气息,深植文人画的传统又不乏对自我的突破,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诗意的表达。
蒋丹的绘画,构图严谨,甚得章法,笔迹劲爽,笔意清润,设色平素,有别于现在流行的装饰味太重山水画,这点,就是文人画应有属性之一,也是非常值得发展的趣味方向。他的画,吸收古法而不泥古,用他颇好的书法功底,书写勾绘他心中意象,呈现其对传统的研习与发扬。
江苏人杰地灵,历来绘画大师层出,蒋丹的家乡丹阳,人文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最重要缔造者之一吕凤子的故乡。想必,蒋丹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成长,获益不浅,这是一般人不能比拟的先天条件,我相信他在未来,亦能在修艺道路上走出自己别样的艺术人生。
——朱曜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乐无事日有喜 穑隹宝岁以康》180×36cm×2
蒋丹先生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和个性气质的书画艺术家,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转型过程中,面临中西方文化观念、艺术观念剧烈变革的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有着前辈艺术家深刻影响的烙印,有着他依据个性气质和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实践留下的步履,也有着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气息。蒋丹以中国特有的笔墨符号记录下他对生命、历史、时代、文化和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将自我的憧憬、价值、情感、理想蕴藉其中。在长期研习书画的道路上,他注入了全部热情与智慧,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蒋丹是从传统文化、传统绘画中走出来的艺术家,他良好的书画师承为艺术拓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道。他以古为师,在创作中不断审视传统书画语言,涉足书法、山水、花鸟等领域,强调书写的张力和书卷气,融合绘画与书法,写意与写实并重,注重在画面中表现自我心境,确立起典型的东方写意艺术审美境象,这在当下书画创作中尤为难得。我们期待他走出更广阔的艺术道路,创造出更富个性、更具精神张力的书画艺术精品。
——赵启斌(南京博物院书画研究员)

《曹操 短歌行》选抄 180×72cm
蒋丹从小深受地域文化熏陶,从事多年的基层文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近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广交画友,探南北碑林,访幽探奇,民间采风,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饱蘸丹青绘河山”。这为他的书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内涵。
他的山水画笔法酣畅淋漓,纵横姿肆,粗犷如闪电惊雷,细微处慎密严谨,他敢于突破前人的陈法,构图上体现出胸罗万象,天马行空的过人胆略,将个人主观情绪与感觉融入画面之中,但又对客观世界极其尊重。这在他的《云烟细雨作屏障》《昨夜有雨》《始与浮云》等作品得到了充分体现。
走进蒋丹的书画世界,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的笔墨形态美感更从中可以看到技法,现代审美和不拘一格的大胆探寻,他独具个性的情绪、意趣、哲思使画面充盈着诗情画意,写意的语言特色更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与人格灵魂。
蒋丹正值生命的旺年,以他丰富的学识,随着岁月的增进和扎实的功底。我坚信他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他的艺术人生会走上更新更高更美的境界。
——窦金庸(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水墨画院副院长)

《跋仁智图后》68×68cm

荀子《劝学》选抄 180×8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