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人间未几——读《冷月无声——吴石传》


看完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去读了《冷月无声——吴石传》,也去听了书作者郑立的讲座。郑立说,自撰书以来,每逢中秋节,他都会当窗对月,叩问青天,而在天际间的英雄却无语。他这样说,是因为吴石生于中秋节,1894年的中秋之月迎接他来到这个世界。


《冷月无声——吴石传》,郑 立 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25年出版

他本名萃文,后改为石,字虞薰。相传虞舜作《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意为和煦的南风啊,可以解除我百姓的烦恼。此字起得巧妙。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既表明对吴石的期许,希望他有贤能贤德,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又暗合姓氏、籍贯,“虞”在古代与“吴”相通,“南风”则藏南地之闽。

吴石号湛然,我认为扣的正是他的生日。中秋之月何其澄澈而泊然,是湛然之月。这也是一种心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吴石正在日本陆军大学留学,焦心不已。“惊传辽朔播风尘,遗恨无端耻辱新……安得神州坚众志,古来三户足亡秦。”没几天就是中秋节(9月26日),吴石27岁了,可哪有心思过生日。他纾解悲愤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写诗,《不寐》《时事》《万族》《闻北警感赋》《神州》《有感》《感秋》《晨起有怀》……但诗中无月,或许他也无法对月,月是故乡明,他能望月说什么呢。

在一首诗里,他还是遣月以忘忧。“秋宵坐我听潮楼,断梗惊蓬几罢休。枫落海天初觉冷,月明院落欲忘愁。交游道短倾双泪,国步艰难鲜老谋。楚客歌辞庾信赋,一时万感上心头。”但是,不行啊,月明院落,反添万千心绪。既然“请缨恨未能,去国成孤遑”,他决定“籍书以养气”。他开始致力军事研究,撰写军事著作,待学成报国。

转眼就到1933年。中秋节,39岁的吴石写下《癸酉中秋生日作》:“胶胶扰扰犹故吾,惟觉尘颜换旧朱。去国已经数寒著,世情何止一荣枯。山林钟鼎随时遇,志想程途有准趋。客处苦吟聊自寿,团栾浩月照持壶。”每年生日,一轮皓月升起,吴石仿佛每年都要照这面明镜。今年镜中的自己怎么样了呢?“犹故吾”又“尘颜换”,感觉没有变,又好像有点变了。那个晚上,他还写下《中秋对月》,“异乡月似故乡明”“栏杆倚到斗参横”,看异乡月,念故乡明,心潮难平,倚栏到天亮。

吴石终于毕业归来,担任南京陆军大学教官。1935年进国民党军中枢参谋部门,站在抗战前线。第二年仲夏,70岁的恩师何振岱带给他意外惊喜,从北京来到南京,得以相处数日。他们游览名胜,畅谈诗词,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然而,在夜晚来临,在月亮的温抚下,吴石仍忍不住对着老师倾吐内心的苦闷:“吴君对月语酸辛,云近高年意倍亲。”(《吴宅坐月书虞薰语》)。何振岱没有说明吴石有何酸辛,但今天的我们,不难体会当时他在国民党军中的感触。

1943年中秋节,吴石49岁,已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挚友何遂写下《百字令》作为贺礼。小序道:“癸未中秋,虞薰五十初度(中国传统是过50岁寿)。尔汝交期。能无对酒当歌,一洗胸中块垒。”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又是这样的交情,当然要对酒当歌……其中“一洗胸中块垒”,有些像暗语,胸中何块垒,又是如何洗,是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何遂对于吴石一生的影响极为重大,后来吴石走上革命道路,他是牵线人。

令的正文曰:“前身谓汝,恰中秋,明月人间能几。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多少英雄,古今人物,去去长江水。蓬莱清浅,望中澄澈无际。 相与高唱分题,清谈据坐,莫问今何世。且尽平原旬日饮,侧身羽书闻喜。荡涤倭氛,廓清禹域,方快平生意。老松仙鹤,一声横笛吹起。”

何遂说:虞薰呀,你的前身应该就是明月呀,所以才在中秋节出生;这般皎洁之月,人间能得几回见?皓月多伟大啊,光辉将天地乾坤“收拾”得如此澄澈明净,我们就要像明月一般……

艰辛的抗战终于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的9月20日是中秋节,吴石52岁。这天,他抄录自己的新诗赠给好友,“八年戎马关山老,且喜收京醉菊杯”,诗中流溢的都是收复河山的激动与欣喜。但战争并未结束,内战继续。1947年4月,吴石看透国民党本质,开始秘密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演员于和伟饰演的吴石。

解放前夕,1949年8月,吴石毅然赴台,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继续效力。他与何遂在岛上秘密见面,传递情报……但9月初,何遂便不得不撤出台湾。吴石亲自送他上了飞机才离开。何遂离开,意味着吴石中断了与中共的直接联系。他完全可以切断为共产党工作,或者暂时静默,伺机而动,然而他选择的是,冒着极大危险,立刻主动与我党接上联系。

没多久又是中秋节。10月6日,吴石这次过生日与以往不同,他带着妻儿来到台北照相馆,留影纪念。照片上,吴石穿着便服坐在椅子上,右胳膊自然地搭在扶手上;妻子王碧奎着旗袍,斜坐在另侧扶手,亲密地靠在他身旁;六岁的小儿子吴健成站着,小手被父亲的大手轻轻地握住。吴石夫妇笑容亲切,眼视前方,而小健成样子倒是有点不高兴,大约是姐姐没有在吧。

确实,这张照片少了小女儿吴学成。虽然大儿子吴韶成、大女儿吴兰成留在了大陆,无法真正照全家福,但是学成是来台湾了的。那天她有什么缘故不在吗?吴石仍决定拍照。时局波谲云诡,瞬息万变,是否心中感到了某种紧迫,让他无法等待。这是柔情与决绝呀!这张照片,是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最后影像。

1949年的明月,要冲破岛上乌云,驱散黑暗。

吴石出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为中共秘密提供的核心情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正如吴石在绝命诗中所言,“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叛徒蔡孝乾的出卖,让局势急转,吴石未能幸免于难。1950年6月10日,他英勇就义。

消息传到大陆,吴石的子女吴韶成、吴兰成得知。因为秘密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当时只能默默承受锥痛。这年中秋节是9月26日,月华再也照不见那个中秋过生日的人。不过,9月13日,吴韶成提前寄给三叔吴浩然一张他与妹妹吴兰成的合影照,背面用钢笔写道:“三叔、三婶:这像是在去年上海刚解放时照的,现在可能更瘦些,但我们的心炼得更坚强。”

吴韶成多么有心啊,这合照,这话语,是寄给叔叔婶婶,也是寄给中秋,说给父母听呀!

那个中秋,天空应该有一轮湛月吧。他是吴石、萃文、虞薰、湛然,这几个称呼仿佛描述了他一生——石一般的坚定意志,萃文而成才略,如虞薰的历史功绩,最后乘风而去,化为一轮湛然之月,年年相照。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