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遗物回归故里



张大千外孙女萧柔嘉(左)向川博捐赠张大千遗物。图据四川博物院

  出生于四川内江的张大千,无疑是中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而今,他的故事仍在续写。11月6日,“张大千艺术国际研究中心2025年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开启,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逾120位专家学者以及张大千的后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张大千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新书发布仪式、四川博物院内江分院授牌仪式举行,张大千外孙女萧柔嘉向四川博物院捐赠了张大千“艺坛主盟”毛笔2支。

“艺坛主盟”牛耳毫笔亮相
张大千后人向川博捐赠其遗物


  “这第一支毛笔,是外祖父使用过的,跟随他到过巴西、美国等地方。这支笔也饱含了外祖父的情愫,今天把它带到成都,把它保存在四川博物院,希望把外祖父的这份怀乡之情也带回来。”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张大千先生后人代表萧柔嘉,向四川博物院捐赠张大千遗物——“艺坛主盟”牛耳毫笔。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萧柔嘉介绍,这支毛笔是1969年制作的。“大风堂长物”中,最为传奇的就是张大千创制的牛耳毫笔。张大千一生与笔墨为伍,在用笔方面极为讲究。旅居巴西期间,他曾重金购得一磅牛耳绒毛,耗巨资请日本玉川堂和高诚堂笔庄精制而成50支毛笔,命名为“艺坛主盟”。张大千曾将此牛耳毫笔馈赠毕加索、谢稚柳等人。
  此外,萧柔嘉还向四川博物院捐赠了一支2019年制作的“艺坛主盟”笔。原来,2019年导演张伟民拍摄纪录片《万里千寻》,去玉川堂追寻这段历史的时候,萧柔嘉委托张伟民,在玉川堂以当年为张大千定制时候的规格和落款,定制了这一支笔。
  “今天我以我母亲的名义,将这两支毛笔捐赠给四川博物院,以此缅怀我的外祖父、我的母亲,也是向四川博物院表达我们后人至诚至深的敬意。”在捐赠仪式上,萧柔嘉表示。

讲好张大千的故事
进一步推广其国际影响力


  在活动中,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张大千研究在史料挖掘、方法更新与跨文化视野等方面的进展。
  “张大千先生的艺术地位,在国际上是无与伦比的。一方面,他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绘画水准的一个高峰;同时,他又长期在海外创作生活,在海外也得到了很多认可。包括他和西方艺术史的重要代表毕加索先生同框,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荣休馆长许杰认为,当下讲好张大千的故事,不光要讲他的艺术成就,还有其艺术成就中所蕴含的对中华文化的精深了解和体验。“从张大千的身上,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的碰撞,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敦煌对他的重大影响。在推广张大千的国际影响力时,要找出文化之间的碰撞、古今时代冲撞的节点,以及他个人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活动现场,许杰推介了新作《石壁丹青: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集》,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木则作了《张大千研究中的中国文化立场和价值评判》的主题分享,他指出,应用中国文化的立场和标准去衡量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与“集古大成”。
  活动现场,四川博物院内江分院正式授牌成立,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向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代表王鼎授牌,这标志着两大文博机构合作关系的深化。此外,《石壁丹青: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集》《张大千艺术研究(第一辑)》《大千敦煌——敦煌笔记》三部著作也在现场集中发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07日 06:0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