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亦是失败者——上党梆子《大汉母子》


2025年11月5日至6日,该剧将在美琪大戏院上演,于鼓乐铿锵与吟唱流转间,感受历史的脉搏,触碰那些从未远去的生命链接。


文 | 王悦阳

吕雉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其治国才能广受肯定,亦因手段狠厉而饱受争议。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我中华·系列演出”的重要剧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是一部立足“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新编历史故事剧,以独特的史学视野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彰显出历史剧的文化高度与艺术品格。2025年11月5日至6日,该剧将在美琪大戏院上演,于鼓乐铿锵与吟唱流转间,感受历史的脉搏,触碰那些从未远去的生命链接。


著名编剧李莉

该剧由一级编剧李莉执笔,一级导演张曼君执导,一级作曲李秀荣与首席琴师姬永红负责唱腔设计,一级作曲王啸冰担任音乐设计,青年作曲张艺馨负责唱腔配器。并由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陈素琴领衔主演,充分展现“上党梆子第一团”的艺术水准,堪称新时代历史剧创作中的扛鼎之作。


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

全剧以吕雉与刘盈母子为主线,多维度呈现二人在生离死别中的情感碰撞与心理嬗变,以浓墨重彩的历史笔触,勾勒出西汉初年国家崛起进程中历史人物的情感脉络,并透过史实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幽微世界。全剧将宏大历史凝练为具有思想震撼力的艺术表达,同时以历史寓言映照当代情感关切,展现出历史题材创作的当代价值与审美追求。


回归剧种本体

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陈素琴向观众介绍,上党梆子是一个昆、梆、罗、卷、黄五声腔并存的古老剧种:“它虽非大剧种,却拥有磅礴厚重的表现力,因此最擅展现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风骨,于方寸舞台,见天地人心。”在现场,陈素琴清唱了一句剧中吕雉的唱词:“流芳千古非我愿”,高亢激越,铿锵有力,极具震撼力。


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陈素琴

上党梆子艺术风格粗犷豪迈,唱腔高亢激越,与吕雉及汉初历史的厚重气质高度契合。剧中人物塑造层次分明,尤其对吕雉从纯真女性蜕变为铁腕政治家的心路历程刻画入微,富于说服力。如面对楚兵挑衅时的凌厉一掌,尽显其刚烈性情;封后之夜从欢欣、隐忍、无奈到决绝的心理转折,则深刻揭示其作为女政治家的复杂面向。

张曼君导演特别介绍,该剧首次恢复使用上党铜器——上党平锣、上党钗、上党小锣,实现武场音乐的本真回归。唱腔设计秉持传统古典风格,突出上党梆子高亢激越的艺术特色,“梆子声急促而起,精准传递人物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全剧坚持回归艺术本体,强调剧本文学性,突出表演核心,舞美空灵写意,在“双寡夜辩”等关键场次中迸发强烈戏剧张力,揭示古代女性在权力漩涡中的困境,营造出浓郁的“莎士比亚式”悲剧氛围。


拨开历史迷雾

《大汉母子》是李莉继京剧《成败萧何》之后获得灵感,构思多年的剧作,聚焦吕后与刘盈、戚妃与如意两对“母子”的情感纠葛,深入探讨人性异化、心灵成长与诗性张扬的命题。作品通过梦境穿插、明暗交织的叙事线索,呈现大汉王朝建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残酷与文明自新的阵痛,展现历史洪流裹挟下个体命运的创痛与升华。该剧以极具震撼力的艺术形式浓缩宏大历史,并以历史寓言呼应当代情感,展现出历史剧在新时代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追求。并坚持以当代视角回望历史,通过“埋葬婆婆”“绝地反击”“磨砺弱子”“清除政敌”“换装探儿”等情节,从女性、母亲与政治家三重身份切入,深入剖析吕雉复杂性格的形成背景与心理动因,以理性而共情的笔触,塑造出一个真实可信、充满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该剧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张弛有度,情节推进富有张力。开场与结尾处母子和谐的温馨场景,与剧中激烈的矛盾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全剧的情感厚度。从战乱分离、雨中求告,到帝后失和、戚氏离间,直至母子决裂与永诀,矛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作品将政治与亲情、权力与人性交织呈现,揭开历史的面纱,让观众在残酷的史实中审视被掩盖的亲情与扭曲的人性,体悟“胜利者亦是失败者”的深刻悲剧性,从而获得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审美体验。对此,李莉坦言:“毋庸讳言,艺术的高度与深度,常常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道德以及素养的高度与深度。这部作品正是以遥远的历史为镜,审视人性的渊源与生命的链接,在广阔的审美时空中,延展人类共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积极探索,也是一次深沉而辽阔的心灵对话。”



琉球群岛发生:美军单独上街,日本怎么办?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刘强东“卖萌”:从此在老婆面前没了自信!如今东哥还“不知妻美”吗?

冯淬帆突然离世,五天前还在悼念许绍雄:愚兄随后来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