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第二七二期)

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莫言
2019年11月12日

莫言 王振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放宽心·吃茶去”摄影书法展海报前 摄影 陈玲
10月18日,“放宽心·吃茶去”摄影书法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开展。本次展览以“文墨共生”为核心主题,精选两人六年来旅行创作中的书法、摄影及随笔作品,将两人同名随笔集《放宽心,吃茶去》中“以脚步丈量山河,以笔墨书写心境”的旅行创作历程,打造成一场沉浸式视觉文化盛宴。

摄影 陈玲
“放宽心·吃茶去”摄影书法展突破传统呈现形式,依托创新光影技术透视书法线条,让习惯屏幕视觉的观众能清晰感知莫言左手书法的墨色层次与流动质感。整场展览既延续了随笔集《放宽心,吃茶去》中“茶碗一倾,天地广阔”的生命热忱与豁达心境,也为香港文化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摄影 陈玲
本次展览开幕式可谓亮点纷呈:莫言、王振及嘉宾登台致辞,从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分享对展览的思考与期待。致辞过后的剪彩环节,嘉宾共同按动电脑屏,屏幕瞬间闪现“香港万福”画面,象征着本次展览正式开幕!以莫言亲手书写的“香港万福”作为整个展览的启动标志,寄托了莫言和王振对香港美好的祝愿。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香港大學副校長鄧希煒教授(左一)、著名學者、翻譯家金聖華教授(左二)、著名學者、書法家金耀基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左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左四)、舒同研究会会长王振(右一)、香港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陈新育(右二)、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右三)、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右四) 摄影 王丽雯
摄影 陈玲
“放宽心·吃茶去”莫言 王振摄影书法展
前言
我与王振都是山东人,都当过兵,都喜欢舞文弄墨,可谓志同道合。自己亥冬创办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以来,我们走南闯北、西游东渡,行旅天下,探古鉴今。或与仙鹤共舞、或同鳄鱼对语、或凌严寒于东极广场呵冰挥毫、或冒酷暑在非洲海滩枯枝划沙、或徘徊于碑林崖刻指划心摹、或流连于名楼古阁仰观俯察。庙堂名士,可为良师;民间高手,堪结益友。观自然之千姿百态以开眼界,读历史之奇文异词以充腹笥。俗言曰“见多而识广”,学者曰“鉴古而知今”。书法之法,乃先贤在书写过程中形成的规矩;书道之道,是寓于形内又超乎形外之意蕴;书法之瑰宝,多非先贤刻意所为作也。

王松苗、莫言、王振一起参观展览 摄影 陈玲
吾二人在学书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文墨共生”创作原则,一直追求着与先贤对话的精神境界。格律诗词,既是束缚,亦是炫技,非勤学苦练且又具悟性不能入其境也。欲知唐诗之高标,必通格律;要赏宋词之低徊,须通音韵。六年来,我们不避谫陋,在走山涉水之余,就餐饮茶之时,即兴赋诗为文,同时挥毫书写,虽无流传之佳作,亦有可观之余墨。抒情言志,嚼字咬文,感悟良多,得趣无穷。知我者谓我好学,不知我者嗤我笨伯也。

莫言 王振与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一起为观众导览 摄影 陈玲
时光荏苒,六载一瞬。回顾往昔,有诸多不可言传之悟、之乐、之苦、之趣,回翻墨讯,创作之景,皆栩栩如在眼前也。本次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的作品,就是这二百七十余期墨讯之精粹,希望能给观者带来新鲜的感受。
乙巳八月初五日
莫言

莫言 王振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太平绅士卓永兴一起参观展览 摄影 陈玲
“放宽心·吃茶去”莫言 王振摄影书法展开幕当天








































出品:两块砖墨讯
责任编辑:樊建明
编 辑:陈 玲
《两块砖墨讯》上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