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入围者专访|邵栋:小说要提出问题,但不一定能提供答案


即使出版了两部小说集,邵栋也觉得自己始终处于一种“业余”写作的状态中,对于平日忙于学术和教学的他来说,写小说就是“快快乐乐做自己”,不用有什么太多的顾虑。

邵栋写小说,多是从生活的感悟出发,尤其是这本新作《不上锁的人》,其中涉及到的种种题材,对于他来说多少有些不吐不快的意思。他描摹当代都市人和网络的关系,发掘网络“开盒”、偷拍偷窥等社会问题背后的人性,其中既有他对不平事的批判,也有对人心孤独的体察。

在香港生活了多年,邵栋对这座城市建立了很深的情感,他的小说中也总会描绘香港人的某种“怀旧”,这在《空气吉他》和《不上锁的人》这两本小说集中都有所展现。但邵栋并不认为自己写的是所谓的“香港小说”,而他也正在计划写一个发生在山西的故事,那当然也不是“山西文学”。对于邵栋这代人来说,都市生活似乎正在代替某种根植于地域的乡土叙事,另一方面,邵栋的小说不断地书写“漂泊”和“孤独”,这恰好是某种“都市病”的体现,也展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力。

邵栋说:“研究著作需要非常理性严谨,这种理性其实会遮蔽一些世界的灰色地带,无法抵达文学的暧昧与不可言说,所以我选择写小说来尝试介入这一部分。”

这是2025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作者访谈第五期,对谈嘉宾是入围作品《不上锁的人》的作者邵栋。


写小说就快快乐乐做自己

文学奖:这已经是你第二次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能否分享你入围的感受?文学奖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邵栋:我一共写了两本小说,两本都入围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网友们都热情地封我为“关系户”了,第一次做“关系户”,心情有点激动,野百合也有春天。《空气吉他》报名这个奖,是当时编辑老师的主意,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只在港台获得过一些文学奖,“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强手如云,报了也是白搭,浪费时间。然而编辑老师最终说服了我,后来幸运一路进了决选名单。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可能评委看到了其中一些特别的潜质吧。

对于“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我充满了感谢,青年作家其实还是很需要鼓励,我在此之前的写作历程中,尤其在内地,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鼓励。《不上锁的人》报名前,我大概知道水准来说,应该可以入围个长名单,至少能多卖个几本书,现在入围决选名单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有没有多卖几本,我要问问编辑。

坦白说,我读书时候拿了几个港台的文学奖,那时候完全是奖金猎人的目的,看中奖金可以补贴生活费,也肯定有虚荣的成分。入围文学奖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来有奖金,二来我发现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后,虽然我还是那个我,但大家都对我客气了很多,稿件刊发也比以前快多了。其实我这样下班后偷偷写作,无组织无纪律的野生作者能入围,或许对一些写作者有鼓励作用。

文学奖:你是文学研究者,那你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的?能否谈谈个人写作小说的历程?

邵栋:文学研究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讲关键时刻,我讲讲我自己和文学相关的几个“高光时刻”吧。第一个关键时刻是我抓周的时候,我刚满一岁,爸妈就找了无数器物摆我面前,想要测我心性,我一把就拿起一个女孩子的花蝴蝶发卡,我爸心当时一咯噔,完了,是个纨绔子弟,心灰意冷。还是我妈见过大场面,说道,hold on hold on,再等等,就这么等了我十五分钟,我玩遍了一切,终于拿起了一支毛笔,我妈立即宣布仪式结束,这孩子喜欢写作。我就是这么走上文学道路的。

第二个关键时刻,是我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想要报中文系,爸妈想让我报法律系(后来才知道分数根本不够),我说,你俩认识就是因为八十年代的时候一起上文学夜校,现在不让我读中文系,“倒反天罡”。他们懵了,后来被我说服了,让我报了中文系,结果中文系我的分数也不够,被调剂到了社会学,一年后才转专业到了中文系,这是后话。

第三个关键时刻是2022年秋天阅读契诃夫的剧本《海鸥》《万妮亚舅舅》,迎来了“顿悟的时刻”,突然明白自己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打《原神》的生活,似乎是在虚度自己光阴,要认真热情地去生活去写作,且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在这之前,我大概五年没写小说了。

但我想我应该永远也不会做专业作家的,写小说是我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和踢足球一样。但我素来认真,踢足球会非常认真地热身练习,穿钉鞋戴护腿板,上场拼尽全力。写作也如此,但没有做事业的心,不会觉得自己要踢职业足球,要代表香港足球出人头地,工作已经有很多要顾虑要妥协的,写小说就快快乐乐做自己。

文学奖:《不上锁的人》和上一本《空气吉他》对比,你的写作是否有变化?也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写作这本书的整个过程吧?

邵栋:2023年秋天文学奖颁奖礼前夕,我重新读了一遍《空气吉他》,《不上锁的人》这本书那时候已经写了一半了,重读《空气吉他》我还挺感动的,觉得虽然写的很粗糙,但那时候的自己好有热情,表达欲好强,即便那么稚嫩,手里写作的技巧也很有限,但硬憋一口气,完成了一些我现在根本不会有兴趣去写的东西,那时候如果不写就再也不会写了。

和上一本《空气吉他》相比,这一本书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自己非常清楚自己进步了很多,上一本书入围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一本从题材,技术,语言和心性方面都有发展,我自己是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水准以上的文学研究者,我对自己的小说有清楚的判断,我的小说也要说服那个作为学者的自己才行。

《不上锁的人》这本书是过去两年多我利用下班时间写的,其实拢共写了十几篇小说,并没有都选进来,基本上七篇小说的组成和排序是有一定设计的,且七篇中有六篇是中篇小说,可以说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唯一的一篇短篇是《白鲟》,是这批小说创作的起始,是在2022年阅读契诃夫的时候动心起念落笔的。

《文康乐舞》是写作时间上的最后一篇,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期刊上发出来,也是我写得最好的一篇,比较自然,同时也将设计的结构内化了。读者可能未必留意到,小说有一些特殊的叙事节奏,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错。

有感而发就会写小说

文学奖:“不上锁的人”是这本小说集中的一篇小说,也是小说集的名字,以此为名,你想表达什么?

邵栋:我最初想过取书名叫《文康乐舞》,和《空气吉他》都是四个字,对强迫症十分友好。我和编辑商量了之后也在小红书上发起了投票,最后决定叫《不上锁的人》,其实整本小说都在讨论安全感和安慰的问题。

“不上锁的人”——随时都有被危险击中的可能性,可为什么还要这样消极呢,我们有的选吗?我们又如何在这样的世界寻求栖息与安慰,这是我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些类型的小说是需要提出一些问题的,但它不一定能提供一个答案,可是能够引起大家去思考,这本身已经很有意义了。

每年宝珀理想国晚宴,入围决选的作品都会根据题目被做成一道菜,唯有我那一年破例,因为《空气吉他》这个题目真的没有办法做成菜。这一次,我想厨师可以考虑做一把可以吃的U型锁,既符合主题,菜又硬,按照网友们喜欢的说法就是——吃点好的。

文学奖:七篇小说你关注的都是网络时代的“都市传奇”,但其实都是我们比较切近的时代问题,比如《不上锁的人》中涉及的“开盒”,再比如《面试》中涉及的“偷拍”……这些常常在今年的社会新闻中看到,并引发普遍的恐慌。你是如何想到去描写这类基于网络的当代故事的?

邵栋:我写小说,有感而发就会写,没有宏大的策略。我在后记中也写到,我曾经发现自己身边就有偷窥犯,“开盒”也在校园新闻中屡见不鲜。网络和虚拟生活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沟通与连接的方式。这种新形势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是我们的新常态,不可能视而不见,所以我会想要书写。这种书写其实有一点难度。

很多作家都喜欢写小时候,进行回忆叙事,那都是有大量经典案例可以参考的写作方式,大家也爱看。书写盖棺论定的过去其实很安全,书写当下则很容易被打脸、被淘汰,也有各种隐形的界限。

其实文学需不需要离现实这么近?纯艺术小说不好吗?这些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也想反问一句,如果新闻、非虚构、短视频能更自由切入现实记录现实,小说作者们大概不必这么“感时忧国”,做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书写了吧?

文学奖: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网络改变了,你关心的是躲在网络账号背后的人。网络的发达当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原子化”,评论家关注到你的小说都在讲述都市人的孤独,你觉得这是你的创作主题之一吗?你如何理解和书写孤独?

邵栋:这个问题其实有些点醒我,我以前也没有这么想过。我很喜欢写陌生人之间,非常规的沟通方式。我感觉我从小就在孤独的状态里吧,作为独生子女,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不去上学待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也没有老人,看电视看书,一个人玩玩具。刚上小学,其他同学对我很陌生,小孩子们谣传和我说话就会生病,大家都不和我玩。

我记得第一个和我玩的同学,叫李璋晖,是一个瘦瘦高高的短发女孩,她邀请我去她家门口的庭院跳绳,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但我还是记到了现在。谢谢你,李同学。

文学奖:你反复地书写死亡,书写哀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邵栋:我们的文化是忌讳谈死的,未知生焉知死,丧事也爱喜办,互相鼓励向前看。但人有生本能,也有死本能,过去几年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传染病,我要反问,为什么不书写呢?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失去了这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的真实也减损了。

而且死亡和信仰,在我的小说中,可以开启另外一个叙事的维度,就像笔墨与留白的关系,是一种对照,也是内在的结构。就像之前说的怀旧的问题,或许,书写死亡,书写哀悼,本身就是一种怀旧。不过我觉得这种怀旧,很温柔,也很有人情味。

当然啦,有些人会觉得死亡叙事会比较容易有戏剧性,我是在走捷径。但其实我有很多方法,让小说更有戏剧性,我都没有用。为什么呢?其实读者带着问题读书是非常快乐的,有问题就有思考和交流,小说的游戏就真正开始了。

一些价值观崩溃的时刻

文学奖:你应该是所谓的“新香港人”,在内地出生,在香港读书并且成家立业,我很好奇你对香港的态度是什么?你经常在小说里描摹这个城市,甚至会对这个城市有某种怀旧,我很好奇这种情感是怎么来的?

邵栋:其实我十几年前来香港读书,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喜欢这里身份混杂,不讲出身(其实后来发现也讲),我也始终觉得身份归属感之类的东西常常是没有效力的。但香港确实是很不同的,比如刚刚讲的,爸妈把小朋友一个人留在家,在香港是违法的,最高可判处监禁十年。

香港是个你住了多久,都依然会随时准备着被惊讶到的奇怪地方,现在依然如此。我那时候一句粤语不会,背着一个书包来香港,拿政府的奖学金,认识了好些朋友,我对香港只有感激。我的粤语也是我的同学,老师,街市的大妈,学校的保安,在不同场合教会我的。当时留在香港教书,也有觉得需要反馈这个城市的地方,而且真的有学校愿意收留我。

香港人其实是一群有怀旧情结的市民,一家餐厅开了几十年评价平平,一旦说要结业,大家都来排队吃,一个老歌手说要退休了,演唱会场场爆满,一个朋友要移民了,个个念起他的好来。

比较文学学者阿巴斯(Ackbar Abbas)有本书叫《香港:文化与消失的政治》(Hong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谈的就是香港的这种消失文化。所以怀旧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书写的是喜欢怀旧的香港人吧,我也不会因此想着自己是香港人,写的是香港文学。

我最近在写一篇关于山西临汾的小说,并不会让我变成山西文学的作家。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很多没有去过,或者只去过香港旅游的读者学者,会说我的小说不够香港,一定是掌握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了解香港的秘方。香港的读者好像并没有反馈过类似的看法,可能也是香港读小说的人太少了吧,大家都很忙。

文学奖:《面试》《示巴的女儿》都涉及女性的处境,在人们很关注“身份政治”的今天,你作为男性去书写女性的经验,是否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书写这样的题材?

邵栋:作为一个高校男教师,巧言令色避免争议是很容易的,假装一个女性主义者也非常容易。反过来,男作家写这样的小说,也很容易被认为是装纯洁。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我见到一些让人震惊的现实,我崇拜多年的学术前辈,后来发现是个侵犯女学生的无耻小人,平时看上去云淡风轻的朋友学生,其实是恶性事件的受害者。

我经历过一些价值观崩溃的时刻,甚至想自己是不是还要再做这一行。我的疑问是,一个人是如何变成这样,也希望男性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会不会我们将来也有可能变成自己不认识的人。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写下了这些小说,其实男作者写这些素材是比较少的,我也用了一些叙事手法,让男性读者看的时候,会思考这个恶人,会不会就是我自己。

文学奖:你的小说也会触及高校知识分子的处境,这和你个人的职业身份是有关系的吗?

邵栋:其实知识分子书写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是很懂得。是不是“没有生活”的一种比较好听的说法?这么看的话,其实有逻辑问题,知识分子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吗?

我在香港生活,一路读到博士,继续留在大学教书,我书写我所看到的那部分世界。也就是我的部分真实吧。让我去书写我完全不了解的生活,我会觉得有虚假的风险,不过如果题材足够好玩,我也愿意试试,我也不是没这么干过。

当然我也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在小说世界,脑子比手好用,我还欠缺足够的训练和积累。这是不是就是知识分子书写?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在高校里面做科研,压力很大,研究著作也需要非常理性严谨,这种理性其实会遮蔽一些世界的灰色地带,无法抵达文学的暧昧与不可言说,所以我选择写小说来尝试介入这一部分。至于是不是知识分子书写,我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文学奖:那你觉得AI技术的发展会冲击当下的写作吗?

邵栋:AI 出现一定会冲击当下的写作,因为大部分的人其实是没有这种写小说的需要,只是需要处理一些工作邮件之类的文字工作,AI写作完全可以取代。那如果是小说或者需要创意的一些写作,我的个人经验是AI还是无法替代人类。因为我也有学生会有AI来写作业,但我觉得目前为止的AI写作的模型还是太“正常”,只是在我们已知的写作范式内进行一些写作,是有迹可循的,有创意的很少见到,只能说在搜集资料等环节有帮助。AI有时候表现得太完满,太聪明,甚至有一些“油腻”。但我们常常会记得文学史中的闪光点,恰恰是一些矛盾的,和不完满的东西。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由瑞士高级制表品牌宝珀BLANCPAIN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出版品牌理想国共同发起。公正、权威、专业是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诞生时确立,并将一以贯之的原则。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由商业品牌与出版品牌联合创立的奖项。这一奖项的设立,也是为了让大众真正感受到“读书,让时间更有价值”。

2025 年第八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题为“时间永远分岔”。本届评委团的五位成员黄子平、黎紫书、陆庆屹、施战军、孙甘露,围绕语言、结构、感受力、原创性、完成度等恒定的文学标准,共同提出五部决名单作品:

更多奖项进展,请关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网站、宝珀官方账号(微博:@BLANCPAIN瑞士宝珀腕表,微信公众号:宝珀BLANCPAIN,小红书、抖音:BLANCPAIN宝珀)、理想国官方账号(微博:@理想国imaginist,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理想国imaginist,抖音:理想选书)。欢迎加入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话题# 参与讨论。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