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亮相广东美术馆


开幕式现场

10月28日,“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启幕。展览甄选范扬近20年间创作的艺术精品,展示其艺术实践与思想脉络。

展览开幕式上,首先宣读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许钦松的书面致辞;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方土,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先后致辞。随后,艺术家范扬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我赢了”,徐梦桃夺金》,王绍强向范扬颁发捐赠证书;范扬致答谢词;广东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小毅宣布展览开幕。


部分嘉宾合影

“执古御今”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十四章》,即遵循传统精粹,并以当代视角进行创新转化,熔古铸今,以写我心,范扬的艺术理念源于此。展览分为三个板块,“力与美·速度与激情”呈现了范扬的一系列体育主题创作,包括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以及卡塔尔世界杯等系列作品,这些画作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捕捉运动的瞬间,充满力量与动感;“如是我闻·世事绘”集中展示范扬的“世事绘”系列作品和大型人物画创作,同时展出禅意画及书法作品,展现他将人间百态融入笔墨的观察与表现;而“我为山川写照·写生范扬”则以其写生山水为主体,体现范扬以笔墨为山川立传,以心境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追求。


捐赠仪式现场

冯远评价范扬为当代兼具深厚传统功力与鲜明个人风格的杰出画家。他表示,范扬的艺术融通中外、立足当代,将现代审美与独特的笔墨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范氏图式”。其作品画面看似潇洒轻松,实则蕴含博雅之智与深厚学养,呈现出“天机随性、浑然不可复制”的独特意蕴。无论是笔力纵横的山水、生动传神的人物,还是清新别致的花鸟,皆体现其“以灵性驾驭笔墨”的审美追求。范扬主张艺术家应走出象牙塔,关注人生与世事。他以“世事绘”系列聚焦社会生活,还以大量体育题材作品记录奥运精彩瞬间,用画笔回应时代。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成果丰硕。他践行的“笔墨当随时代”与“艺术观照生活”理念,值得深入研究与学习。

吴为山表示:“范扬书画展,执古御今为题,内涵深厚。范扬先生文史世家,江左风流,六朝古韵,京城气象,纳万千造化,胸中广宇,笔健墨浑,意象堂皇。先生豪爽天真,为人笃诚,乃真性情,今羊城展卷,同道当擎节以贺矣。”

范迪安表示,范扬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新时代,勤奋耕耘,成果丰厚,在各种展览中时见他的新作,此回展览书画并茂,以三个主题系列蔚成气象,颇有赏之快哉、品之会意的魅力。谈及范扬的作品观感,他有三点感受:其一,范扬艺术根基深厚,长期敬畏并研习传统,宏观阅史、微观读画,对笔墨理法明辨通达,形成高度文化自觉,在广采博取中构筑起坚实的学术体系,作品睿智精妙,下笔成章;其二,他始终敏锐感知时代变迁,胸怀开阔,热忱生活,将现实观察融入创作,无论是山川新貌、时事热点还是平凡生活,皆能信手拈来,融汇人物、山水、花鸟,形成独具一格的“丹青世说新语”,展现时代风采与万物生机;其三,他善于表现动感世界,笔线恣意、造型生动、墨色交融、构图奇险,尤以体育题材见长,观电视而绘奥运,捕捉力与美、速度与激情的瞬间,山水亦画出云气流动、草木葱茏的韵律,与时代节奏内在契合。



展览现场

徐里评价范扬作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数十载深耕中国画,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其艺术上溯宋元,深得笔墨神韵;兼融南北画派之长,既具苍劲雄浑,又含清逸灵秀,并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开创独树一帜的“范家样”。其山水画笔厚墨沉,承载千年古意,又焕发新时代的雄浑气象;人物画巧取民间艺术精髓,使平凡形象跃动出雅俗共赏的艺术张力。此次展览既展现了他对传统笔墨的深厚坚守,也呈现出其对当代艺术语境的开阔探索。

许钦松表示,范扬以深厚的传统修养立艺,以敏锐的时代感悟创新,其笔墨间兼具古意与今情,苍润而不滞,灵动而有度。无论描写山川自然的胸臆浩气,还是表现人物与运动的昂扬生命力,皆可见他“以古为师、以心为本”的艺术信念。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继承文脉的同时,以当代精神融汇古法,拓展出一条自成体系的水墨新境,使传统艺术焕发出属于当下的生命力。展览以“执古御今”为题,寓意守正与出新的辩证统一,这正是范扬艺术思想的真实写照。相信此次展览必将以其丰沛的精神意象与独具格局的笔墨风貌,为观众呈现当代中国画的博大与多元,为艺坛注入新的生机。



展览现场

李劲堃盛赞范扬的展览深具时代意义。他坦言,观范扬画作是一种享受,其笔墨从古法出新意,在当代画坛极具辨识度。范扬以自由驾驭传统技法的能力,打破工笔与写意的二元对立,彰显“只要是好画,标准自立”的艺术境界。尤为令人叹服的是,其作品即便不钤印,画面本身已臻完整和谐,体现出高度成熟的个人风格与艺术自信。近年来,范扬以敏锐的观察力,将奥运等现实题材融入创作,用传统笔墨记录时代,展现出中国画的当代生命力。

林蓝代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对“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的举办表示祝贺。她表示,范扬作为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造诣深厚,风格鲜明,创作涵盖山水、人物、花鸟,工写兼备,尤以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写意精神著称。本次展览主题“执古御今”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立足传统、回应时代的艺术追求——既有对经典的深研与回望,也有对现实题材的敏锐捕捉,更实现了传统笔墨与时代审美、跨媒介表达的融合创新。林蓝认为,范扬50余年来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足迹遍及山川,为艺术扎根生活树立典范。其开放博大的艺术胸襟,与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精神高度契合。此次作品亮相广东,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激发本土艺术家在守正创新中拓展中国画的当代表达。

方土认为,“执古御今”四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范扬的艺术精神——既虔诚溯源传统,七分“执古”,夯实根基;又敏锐回应时代,三分“御今”,随兴生发,从电视新闻到奥运赛事皆可入画,彰显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方土以“三好三多”概括范扬其人其艺。方土感慨,范扬见人总说“好”,这并非敷衍,而是他对每个人进步的真诚肯定。他呼吁观众不仅要看画,更要读人,因画如其人,范扬的爽朗、包容与创造力,正是其艺术常青的根源。



展览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绍强分享了深入梳理范扬作品后的深刻感受:其艺术最动人的特质在于一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力与贯通古今的创造力。他表示,“笔墨当随时代”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核心命题,而范扬正是这一命题的杰出践行者。在当代美术教育中,中国画常被划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等科别,但范扬的艺术恰恰打破了这种学科壁垒。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他在人物、山水及现实题材上的创作,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其独具一格的体育主题作品——这些画作将传统笔墨的写意精神与竞技运动的速度、力量完美融合,实现了古典技法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贯通,展现了艺术家卓越的才情与开阔的视野。尤为可贵的是,为呼应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范扬特意精选并展出其最重要的体育题材系列作品,以艺术为盛会助力,彰显了艺术家敏锐的时代感知与强烈的社会担当。这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激活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案例。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

部分展出作品


范扬 《香港香港》 纸本设色 44.6cm×347.6cm 2014年


范扬 《赶车的人》 纸本设色 248cm×480cm 2014年


范扬 《喀麦隆守门员》 纸本设色 49cm×34.2cm 2022年


范扬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入场》 纸本设色 62.5cm×35cm 2022年


范扬 《巴黎奥运游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中国队夺金》 纸本设色 45cm×53cm 2024年


范扬 《杜普兰蒂斯》 纸本设色 53cm×45cm 2024年


范扬 《白云、蓝天、绿草,蒙古族汉子》 纸本设色 99cm×57cm 2025年


范扬 《那达慕骑射》 纸本设色 49.5cm×63.5cm2025年

编辑 | 刘 晶

视频 | 李 恺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