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易北河遇见黄浦江:美妙音符在交融中流淌


“呼吸。”来自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的长笛演奏家詹卢卡・坎波指点着,于是台下的观众席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深呼吸,但刚刚用长笛演奏完《渔舟唱晚》的宇蕊同学在他面前已经紧张到几乎不能呼吸,詹卢卡・坎波耐心轻柔地说:“我没听到你的呼吸声。”


10月29日下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活动的暖流在此汇聚——“遇见大师・走近经典”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大师课热力开讲,四位享誉世界的音乐人跨越国界,与星海艺术团交响乐团的师生们,展开了一场轻松愉快的艺术对话。上海市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副教授魏启旦告诉记者,师生们都非常感谢上海国际艺术节为非艺术专业院校提供如此宝贵的艺术交流资源,期待未来能持续深化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艺术课程与交流机会,助力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

音乐的意义,在于分享和引起共鸣

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汇聚了德国的艺术底蕴与顶级乐团的专业积淀,是德国最受推崇的交响乐团之一。此次来到立信校园的成员包括长笛演奏家詹卢卡・坎波、小提琴家德田智子、大提琴家贝内迪克特・洛斯、小号演奏家纪尧姆・库卢米,组成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


而星海艺术团交响乐团的同学们也精心准备《Disney favorites》。当熟悉的旋律在音乐厅中流淌,学子们全情投入的演奏尽显青春热忱,四位大师频频点头称赞。仪式环节更添温情,学校向音乐家们赠送了兼具中国特色与立信校史文化的非遗算盘作为纪念;音乐家代表则为学校颁发纪念奖杯,双向的致敬定格了中外艺术交流的美好瞬间,传递出深厚的跨国情谊。




在备受期待的大师指导环节,学生们逐一登台献演,来自德国的演奏家们则以严谨专业又不失亲切的方式给予细致点拨。长笛演奏者宇蕊同学带来中国经典《渔舟唱晚》,詹卢卡・坎波强调了要注重音乐的感染力:“音乐是流动的,你要随同旋律同步起伏,把声音真正‘送出去’。”小提琴手都佳彤演奏维奥蒂第二十三协奏曲选段,技艺娴熟,作品完成度很高,德田智子在肯定了他的表现的同时提醒他注意弓速的均匀与稳定;大提琴手冯吾越的演奏获得贝内迪克特・洛斯的肯定,他寄语学生:“音乐的意义在于分享,当我们演奏时,是在分享彼此的经历,这种共鸣能带来无尽的乐趣。” 高明睿同学用小号演绎周杰伦的《Mojito》时,纪尧姆·库卢米问学生们:“当你们听到鸡尾酒时想到了什么?是不是能联想到放松愉悦、身体摇摆起舞?”而要让音乐产生这些效果,就“必须精准把控节奏和速度”。

是一堂音乐课,却让学生获得多重成长

一对一指导结束后,四位音乐演奏家与师生们开启了一场“接地气”的对谈。尤为启发学生的并非四位演奏家的技艺技巧,而是他们对于音乐和生活的感悟。詹卢卡・坎波表示很享受自己成为观众注视的焦点,音乐带给观众美好时刻,而观众反馈又让自己欣然享受;德田智子强调了音乐在不同种族和语言的人群之间发挥了沟通作用,她寄语星海艺术团交响乐团成员继续精进技艺,将来通过音乐结识更多的人;纪尧姆·库卢米则表示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音乐,就如同自己演奏音乐一样受到鼓舞。随后,学子们踊跃提问,从“小提琴快节奏如何控制”“小号的长高音怎样保持稳定”等问题,演奏家们一一耐心解答,专业又接地气的指导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我们衷心感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送来如此高水准的艺术教育资源。”魏启旦表示,此次活动以艺术爱好为纽带,为学子们带来了多重成长。从专业角度来说,学生们经过高水准演奏家的点拨后,今后可以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从当下来说,刚刚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的成员们面对面交流,必将激发参加学校12月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的同学们的排练热情。此外,学生们为了“预习”大师课,克服跨校区协调、乐器转运、场地适配等困难,连续多日排练至晚间八九点钟,高度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让团队凝聚力得到显著锤炼。


快门声中,全体嘉宾、音乐家与学子们并肩合影,笑容定格在秋日的午后。这场别开生面的大师课,让古典音乐走出殿堂、走进校园,将热爱艺术的种子深深种进了学子心中。正如都佳彤同学所言:“原来大师离我们这么近,他们的指导和故事,让我更加理解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要用情感来讲述曲子的力量。”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