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中秋赏月有什么仪式吗?”“冰皮月饼的花纹是怎么印出来的呀?”10月5日上午,常州怀德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一连串充满童真的提问此起彼伏。由常州市文明办、现代快报联合主办的“月满中秋 共庆团圆”主题活动在此热闹开展,这也是常州市文明办与现代快报推出的“四季章・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系列活动中,一场极具中秋特色的文化体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与趣味互动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趣味开讲,解锁中秋“文化密码”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吗?”活动伊始,来自钟楼区大麦青少年服务中心的非遗手作徐芝玲老师便以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瞬间抓住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力。随后,伴随着生动形象的PPT画面,徐老师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娓娓道来——从后羿射日的英勇,到嫦娥吞药奔月的无奈,再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趣闻,一个个经典故事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奇幻的月宫世界,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声。

除了神话传说,徐老师还详细讲解了中秋节的历史演变与传统习俗。“早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就已成为风尚;到了宋代,中秋之夜更是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人们会赏明月、吃月饼、猜灯谜;而现在,我们依然保留着与家人团圆、共赏明月的传统。”徐老师一边讲解,一边与小记者们互动问答,“大家觉得中秋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呀?”“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是一家人团圆!”孩子们的回答质朴而真挚,也让“月圆人团圆”的节日内涵,在互动中深深印刻在他们心中。

动手实践,打造专属“中秋甜蜜”
知识讲解环节结束后,活动现场瞬间变身成充满乐趣的“月饼工坊”。工作人员早已将制作冰皮月饼的材料整齐摆放桌上——雪白的预拌粉、香甜的芋泥馅、各式各样的月饼模具,还有一次性手套、保鲜膜等工具,一应俱全。
“制作冰皮月饼,第一步要先揉面团。大家要把清水分次加入预拌粉中,慢慢揉,直到面团变得光滑不粘手。”徐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讲解制作技巧,“包馅的时候,要把面团压成小圆饼,把馅料放在中间,然后用虎口慢慢往上推,一定要注意收口均匀,不然烤的时候馅料会漏出来哦!”

小记者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戴上手套,跃跃欲试。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揉着面团,生怕力气太大把面团揉坏;有的则在包馅时屡屡“翻车”,馅料从面团缝隙中漏出来,但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技巧;还有的在使用模具时格外认真,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荷花、玉兔纹样,用力按压,只为做出最精致的月饼。
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花纹精美的冰皮月饼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有的月饼雪白圆润,印着灵动的玉兔;有的则带着淡淡的粉色,点缀着清新的荷花纹。孩子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现场甜香四溢,温馨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

传承文化,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
“这次活动太有意思了!我不仅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还自己做了月饼,回家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活动结束后,小记者韩书晓捧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兴奋地说道。另一位小记者薛一依也表示:“以前觉得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放假,现在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以后我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了解更多传统文化。”
据了解,今年,常州市文明办联手现代快报特别推出“常州未成年人传承有‘新’人”系列活动,而“四季章・传统文化传承计划”正是该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该计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常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享去”平台,核心目标是将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从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的实景场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参与中,真切感知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进而激活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生命力。

常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记忆。“四季章・传统文化传承计划”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青少年从“听故事”变为“做文化”,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该计划还将围绕更多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文/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