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李博)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闭幕活动在开心麻花通州北投希尔顿沉浸式剧场举行,此次演出季举办超1600场演出,实现了“月月有新剧、周周看好戏”。
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以“近悦远来,活力通州”为主题,以“三节两季”为核心框架打造七大板块,覆盖十余大艺术门类。演出季期间,通州区共开展群众性演艺及惠民演出1200场,发放惠民票及优惠票万余张,利用通州区文化馆、新型演艺空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及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把演出送到居民家门口。
舞台表演离不开演艺空间的支撑。在推进演艺空间拓展方面,通州区出台《北京市通州区演艺新空间评审认定及扶持办法(试行)》,新增幕幕剧场、首开通州万象汇—溪谷聚场等7家演艺新空间,形成多类型场所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通州区已有营业性演出场所12家、评审认定的演艺新空间12家、具备演出条件的非专业演出场所10家、计划建设的营业性演出场所9家,“剧场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闭幕活动中,“运河有戏”的同行者、通州区演艺新空间开心麻花、远洋乐堤港幕幕剧场、首开通州万象汇代表依次上台作分享,展现了区域演艺空间发展成果。
通州区还不断深化文旅商融合,以演出带动经济发展。今年暑期开始的蜗牛音乐会在三大文化设施D.P.ONE源·心下沉广场周末常态化开唱。城市绿心森林音乐周结合商业演出与30余场艺术活动,配套近两千平方米创意市集。首开通州万象汇溪谷广场举办20场“潞源·万象”夏日音乐节,辐射市民超万人次……实现文化引流与消费转化的良性互动。
此外,更有多部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剧目也在演出季期间和观众见面。音舞诗剧《大运河飘来的歌》于6月13日在“运河有戏”演出季开幕现场首演首发;交响乐作品《运河华章·中国红》于7月1日在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首演后,登陆通州区运河西岸、通州区文化馆进行惠民公益演出;音乐剧《北上》2.0版8月22日在通州区文化馆进行惠民演出,受到观众好评;北京物资学院原创多幕话剧《运河唱新》于9月27日在北京物资学院运河剧院首演,吸引1100余名校内外观众到场观演……
演出季虽落幕,但丰富的文化大餐供给不停,多项“演艺+”行动启动。闭幕活动现场,北京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6所高校及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启动了高校青年戏剧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加深高校与区域合作,为通州区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搭建起人才培育的长效平台。
同时,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北京通州领展广场、北京通州万达广场、首开通州万象汇、北京通州北投希尔顿酒店、大运河文旅公司等区域内文旅商单位和通州区文旅局、区商务局共同启动了“戏润通州·文旅商共融”行动计划,通过整合文旅商资源,推动“演艺+”业态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据介绍,作为城市副中心响应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深耕运河文化的区域性文化演艺品牌,“运河有戏”演出季已举办三届。三年来,该品牌以传承运河文脉、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创新演艺形态、拓展文化场景,成为彰显通州气质、提升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名片。
通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运河有戏”品牌将持续深化文化赋能,未来,通州区还将持续优化演艺新空间运营管理,提升设施利用效率,促进演艺产业集聚发展,让“运河有戏”成为更多人感知通州魅力、体验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持续擦亮副中心文化名片,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