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谈新作背后江苏文脉:苏州人的吃比南京讲究得多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10月25日,著名作家范小青长篇新作《江山故宅》分享会在南京图书馆举办。范小青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江山故宅》是她深耕江苏地域文化创作的小说,故事以“故宅”为核心意象,串联起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的脉络。现场,范小青分享了小说创作背后自己多年积累的亲历亲闻,也让读者感受到江苏地域文化赋予文学的生命力。


小说的主人公、古建筑专家言子陈为课题调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苏州,同时也收到家乡街道的通知,本以为消失多年的老宅却依然存在,踪迹扑朔迷离。言子陈在一位接一位街巷故人的指引下,探寻言氏故宅“不易堂”的真正所在。其间,在早年间已经因事故去世的恋人、一封引起轩然大波的家族密信、一幅影响两个家族近百年的神秘画作,都成为“不易堂”真相的背后线索。

作者通过不断切换各个角色的主讲人身份,巧妙融合苏州园林、刺绣、评弹等文化符号,书写了一座城和几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变迁,牵引出两个家族从清末民初到当代中国跨越百余年的兴衰变化,彰显了中国文化重情重义的深厚传统。



跟随范小青的讲述,走进《江山故宅》的创作世界。这是一场特殊的“故宅之约”。这场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文学对话,更是一场穿越时光的文化寻根之旅。范小青从小生活在苏州,又在南京生活了十多年。在她看来,苏州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文化,苏州人的讲究渗透在衣食住行里。比如,苏州人的吃比南京讲究得多。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风俗,到现在仍然非常讲究。比如,中秋节的肉月饼,人们排队两小时就为了吃两块月饼,但是中秋节一过就不再卖了,明年中秋再见。当然,她认为南京的美食也有自己的特色,最棒的是盐水鸭,这是苏州人做不出来的。

小说《江山故宅》与江苏这片土地的记忆深度交融,浸润着江苏烟火气与人文底蕴,它不只是纸上的故事,更成为打开地域文化密码的钥匙。分享会上,范小青拆解作品创作脉络:从“故宅”意象诞生,到人物与时代的勾连,再到苏州巷弄、江苏风土融入叙事的巧思,聚焦核心——苏州及江苏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南京图书馆供图)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