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大藏·广汉 | 史上最难“摸鱼”职业,我在三星堆修文物



本报记者 王宛艺摄

90后蔡秋彤,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的工作人员。

这个来自陕西宝鸡——另一处青铜器之乡的北方姑娘,她爱笑,为修复室带来活泼的空气。2021年,她毕业来到三星堆博物馆,迎面撞上新一轮祭祀坑的研究,直接参与了3号坑的清理。“很多人一辈子也等不到这一刻。我一来,历史就在眼前打开了。”

她入职后不久,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对外开放。一面通透的玻璃墙将整个馆分为两个独立区域——文保工作区和游览参观区,“隔着玻璃,观众几乎能贴着工作区内的显微镜,幕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搬到了台前”。


本报记者 王宛艺摄

蔡秋彤最初在网上刷到自己工作照,也不怵,反而偷着乐:“角度抓得不错!我们在观众眼皮子底下工作,堪称‘史上最难摸鱼的职业’。”

更早之前,考古发掘现场就通过直播热腾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说,在考古现场直接设立实验室,实现出土文物与文物保护的无缝衔接,这属于全国首创;实验室被千千万万人见证,更是首创,“一边发掘、一边保护、一边展示”。


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很多人在问“这样行不行得通”的时候,三星堆已在尝试。如同数千年前,以开放姿态融入跨文化交流,三星堆文明从未停止开放、交流、共享的脚步。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