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津派文化系列活动第二期“红色文化”专场圆满举办

9月17日下午2点,“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用非遗方式打开津派文化”系列活动第二期“红色文化”专场,在西岸非遗体验馆举办。活动由天津市河西区文旅局、共青团河西区委员会联合主办,河西区文化馆(河西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40余名湘江道小学学生参与。作为开学后的首堂非遗课,活动以“聆听红色故事+体验非遗技艺”的沉浸式形式,让津派红色文化在“可见、可试、可感知”中自然浸润人心。

活动伊始,天津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徐娜以天津红色地标为线索,为同学们讲述革命故事。她动情地说:“天津是浸染热血的土地,这里的红色文化承载先辈追寻真理的信念、践行初心的担当,凝聚他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风骨,更传承艰苦奋斗、敢闯敢试、守正创新的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在非遗体验环节,市级非遗项目肖氏剪布技艺传承人孙肖炜带领同学们体验剪布技艺。他耐心演示布料处理、绘图、剪刻、装裱全流程,指导大家以“火炬”和“白鸽”为素材创作——火炬象征红色火种代代相传,白鸽寄托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同学们分组协作、指尖翻飞,将普通布料渐变成承载红色寓意的作品,让非遗技艺与红色精神深度交融。

活动结束后,湘江道小学的同学们难掩激动,纷纷踊跃发言、分享收获。“徐教授讲的红色地标故事太震撼了,原来身边建筑藏着先辈的奋斗历程,我更爱天津和祖国了!”王嘉俊捧着剪布作品说道。申悦萌展示手中的“白鸽”剪布:“以前觉得非遗很远,体验后才知道,它能让红色文化如此可触,我现在特别喜欢红色文化!”陈美熹感慨:“听到李大钊先生的故事很受触动,红色精神不只是在书本里,还能通过剪布手艺传承,我以后也要好好传下去!”

“刚开学就有这样一堂‘非遗+红色+思政’的课,太有意义了!”湘江道小学高老师表示。此次开学首堂非遗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同学们在聆听中感悟革命精神,在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既读懂了天津的红色底蕴,更在心中种下珍惜和平、热爱家乡、守护幸福生活的种子。

未来,河西区文化馆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亲近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天津特色红色文化保护传承路径,助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