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山庄:文房清玩的世外桃源|退藏


10月29日,香港邦瀚斯拍卖行即将推出“观物:闲云山庄闲趣轩藏文房雅玩”专场。这不仅是2025秋拍中一场重要的文人艺术专场,更是一次对传统文房美学的深情回望。

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更需要这样一种“慢”下来的智慧:在紫檀的纹理中看见时光,在竹刻的刀法中读懂匠心,在漆器的层叠中触摸岁月。

正如闲云山庄主人陈永杰所说:“乐不在外而在心。”

而心之所寄,往往就在那一方小小的书房之中。





邦瀚斯香港“观物:闲云山庄闲趣轩藏文房雅玩”专场

1

山房有闲云

香港半山,蜿蜒公路尽头藏着一处名为“闲云山庄”的居所。推窗见海,远山如黛,室内陈列着紫檀笔筒、剔彩漆盒、嵌百宝砚屏……每一件器物,都像是从明清文人的梦中走出来的。


这里的主人,陈永杰博士,笑起来有一双弯月般的温柔眼睛,面对古董时眼光却又很老辣。



陈永杰先生在香港敏求精舍65周年,2025

陈永杰博士生于福建晋江,九岁时随母来港,入读华仁书院,后远赴加拿大留学。毕业后返港从商,经营有道,事业蒸蒸日上。他笑称自己“最爱逛街”——四十余年来,他每至中环荷里活道古董街,总要去那些不显眼的私家小店走走。那里没有浮华的招牌,却藏着岁月的珍宝。一件竹刻笔筒、一方端砚、一枚玉印,都是他与古人对话的媒介。


他爱说:“乐不在外而在心。”这句话,出自明末文人李渔的《闲情偶寄》。陈永杰的收藏,正是这一哲思的具象体现。他不追求浮世虚名,不执着于器物市价,而是以物养心,以心观物。





Lot 113

清 紫檀填词图笔筒

尺寸:16.5 cm diam.

估价:300,000 - 500,000 港元

来源:翦松阁旧藏

此笔筒题为「填词图」,即《迦陵先生填词图》。原图乃清初画僧释大汕于康熙十七年(1678)为词坛巨擘陈维崧(1626-1682)所绘,画成之后,文人雅士争相题词,历百余人,蔚为词苑盛事。其后此图由陈氏家族世代珍藏,乾隆五十九年(1794),陈维崧从孙特邀鉴藏名家翁方纲(1733-1818)题签,并将相关题咏付刊,为首部刊行版本,及后刊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拓本及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皆据乾隆拓本翻摹而成,惟《填词图》原画及题咏于民国年间已佚失,殊为可惜。

刻文:

填词图。北平后学翁方纲题。「覃溪」印

衣香鬓影共氤氲,吹彻参差入夜分;

赢得迦陵新句好,不辞心力事朝云。

玉梅花下交三九(髯乌丝词中句也),

红杏尚书枉擅名;记得微吟倚东阁,梅花如雪扑帘旌。

题髯公填词图二绝句。济南弟王士禛。

此笔筒所刻,包括陈维崧像、翁方纲题款及王士祯(1634-1711)词文题跋。据乾隆拓本所见,翁氏钤印为「翁方纲印」与「而雅」二方,道光拓本则未见印章,二者皆未见「覃溪」印。由此推论,此笔筒或据道光拓本摹刻,所见钤印,或为后人添刻,非原拓所载。其书法雕工精致,笔意婉转流畅,风格清雅,诚为文人器物之佳制。


Lot 123

明 玉瑞兽

尺寸:21.3 cm long

估价:500,000 - 700,000 港元

展览著录:敏求精舍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页243,编号185

此玉卧兽尺寸硕大,在动物肖生玉雕中可谓凤毛麟角。尽管有个别尺寸硕大之例,屡见著录出版,但只属少数。青玉色泽稍偏灰暗,传统上采此类玉质者多断代为明末至清初,因在1759年乾隆平定新疆之前,玉路不通,无法获取当地良材美玉。

此类动物玉雕素以刀法细腻、神态自然写实著称。所雕形象多取材自水牛、马、象等真实生物,灵兽则属少数,偶见佛狮、麒麟、甪端等例。可比较一件大型青褐玉瑞兽(高19厘米),口衔灵芝,曾展于《Magic, Art and Order: Jade in Chinese Culture》,棕榈泉沙漠博物馆,棕榈泉,1990年,编号79;亦见于 Nicole De Bisscop,《Chinese Jade and Scroll Paintings from the Dongxi Collection》,布鲁塞尔,1995年,页 89,编号49。另有一件青玉卧兽(长32厘米),玉有微杂质,与此兽所见相类,原属 Milly von Friedländer-Fuld 收藏,断代为清代,售于伦敦邦瀚斯,2023年11月2日,拍品编号382。




Lot 142

清康熙 林佶与余甸铭紫端荷叶砚

尺寸:17.5 cm long

估价:400,000 - 600,000 港元

来源:日本汉学家细野燕台(1872-1961)收藏,木盒附昭和乙亥(1935)题跋

著录:《福建金石志》,清道光,附录一,页8,收入《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台北,1986年,十六册,页605

砚体呈椭圆形,砚沿随石形雕饰荷叶莲藕,姿态自然,仿若荷塘景致。砚面开椭圆形墨池,与整体造型相互呼应。砚背刻有林佶 (1660-1723)篆书铭:「离女一生则俗,依女一生奚福。不得不 臧汝于椟。」,并镌「吉人之辞」及「长林山庄」二印,另有余甸(1655-?)阴文楷书铭:「文之蹙如远山,质之秀可订。顽寻,乐处对孔颜。甸铭。」

林佶,字吉人,号鹿原,福建省侯岗人。官至内阁中书。善书,亦精镌砚铭。余甸,初名祖训,字仲敏,改字田生,福建福清人。以题刻砚铭著称,其铭文为时人所重,藏砚者以得其题铭为贵。二人皆活跃于闽中藏砚文人圈,为当时藏砚名家。木盒有日本汉学家细野燕台(1872-1961)题跋于昭和乙亥(1935),可知此砚曾流传日本,并为其所藏。


Lot 108

元 黑漆剔犀如意云纹圆盖盒

尺寸:13 cm diam.

估价:180,000 - 220,000 港元

展览著录:敏求精舍及香港艺术馆,《聚道传承: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香港,2020年,页374,编号190

盖盒采用剔犀工艺,髹涂多层朱、黑漆色,剔刻如意云头纹饰,刀口断面可见清晰的彩漆层叠。纹饰古朴,漆色沉静,漆层肥厚,具有典型的元代至明初剔犀器特征。

2

文房有清趣


这场名为“闲云山庄闲趣轩藏文房雅玩”的拍卖专场,是陈永杰收藏体系的一次精华呈现。50件文房器物,从明代嘉定竹刻到清代紫檀嵌宝,从元代剔犀漆盒到乾隆仿生瓷洗,无一不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与精神。

譬如一件“十七世纪 紫檀错银嵌百宝梅花图长方砚盒”,盖上以螺钿、玛瑙、玉髓嵌出梅枝横斜,花苞初绽,银丝勾勒出“吴门周柱”四字篆款。周柱,明代镶嵌工艺巨匠,其作品曾被录入《陶庵梦拾》,称其“技也而进乎道”。此砚盒虽小,却见天地。




Lot 106
十七世纪

紫檀错银嵌百宝梅花图长方砚盒

「吴门周柱」篆款

尺寸:9.6 cm long x 6.8 cm wide x 1.7 cm high

估价:550,000 - 700,000 港元

来源:日本奈良购入

展览著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香港,2025年,上册,編号1.13


清宫旧藏嵌百宝圆砚盒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嵌百宝工艺复杂,艺匠挖槽嵌件,必须斟酌因材施艺。玛瑙、玉石等须经琢磨,牙角之类则要细刻、染色,才能造就五彩缤纷的图案。如此小盒尺寸袖珍,梅枝用玛瑙,添嵌螺钿、红玉髓等,色彩斑斓,依仗何止巧手一双,还需绝艺多样,诚晚明罕例。砚盖内有「吴门周柱」四字款,更是难得可贵。


「吴门周柱」款

据明清文献,周柱乃吴中(今江苏扬州)人士,活跃于嘉靖年间,擅作檀梨漆器上镶嵌之事。晚明张岱《陶庵梦忆》云:「周柱之治嵌镶,⋯⋯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但其良工苦心,技艺之能事。至其厚薄深浅,浓淡疏密,适与后世赏鉴家之心力目力,针芥相对。是岂工匠之所能办乎,盖技也而进乎道矣!」清人纪录又指,他以金银、宝石、青金、绿松、象牙等多种材质作嵌件,「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更多关于周柱及其作品的讨论,见专场图录前页学术文章,嵇若昕,《明清之际的品牌与时尚:以周制工艺和嘉定竹人吴之璠为例》。同场尚有数件明清嵌百宝器,拍品编号102、114、119、127、134。周柱款器已不多见,能断代为明者更是罕稀。学者普遍认为台北故宫清宫旧藏嵌百宝圆砚盒应乃晚明之物(馆藏编号:故文001562),盒底嵌银丝「吴门周柱」篆印款,可与此作对比。台北例饰喜上眉梢图,旁缀山茶,工艺美术细节上有与此品共通之处。





Lot 116

清 十八世纪 竹雕薄地阳文丁山射雁图笔筒

阴刻「吴之璠制」款

尺寸:14.5cm high

估价:500,000 - 700,000 港元

若论清初竹雕,尤以吴之璠名声最盛。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生卒不详,活跃于清康熙中晚期。他虽然祖籍嘉定,但后迁天津为官员作幕僚,在世时不以竹刻为生,时人对其技艺、作品并不熟稔。直到逝后,乾隆四十年(1770)皇帝偶见其作,差遣臣下调查,鲁珍声名随之大噪(详见专场图录前页学术文章,嵇若昕,《明清之际的品牌与时尚:以周制工艺和嘉定竹人吴之璠为例》)。

此竹笔外壁运用吴氏著名之薄地阳文技法,雕刻薛丁山射雁的故事,场景构图疏密有致,同时细节入微、毫发毕现,展现匠人绝艺巧技。丁山旁、秀石下,阴刻落款「吴之璠制」,更是难得一见。据录,鲁珍擅长书画,尤精竹刻,工艺造诣深厚,尤以浮雕技法见长。吴氏作品多见于康熙前期,风格严谨古雅,兼具文人雅趣与工艺美感。他师承嘉定朱氏高浮雕技法,后自创「薄地阳文」技法,并广为流传。相较于高浮雕强调纵深层次的立体感,薄地阳文则以阳文呈现主体图纹,并剔除周围竹地一层,营造出类似中国书画中「留白」的意境,以虚写实,别具匠心。

3

匠心有时尚


在这场拍卖中,我们不仅看到器物之美,更看到明清时期“工匠品牌”的兴起。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一批技艺超群的工匠脱颖而出。他们不再只是“匠户”,而是以个人之名创立“品牌”:周柱的镶嵌、朱氏家族的竹刻、程君房的制墨、杨彭年的紫砂……他们的作品被文人争相收藏,甚至进入宫廷,成为“顶层时尚”。

嵇若昕博士在本场图录专文中写道:“明代晚期,江南工匠不仅以其业起家,并且与文人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这种从“工”到“艺”、从“匠”到“家”的转变,是中国工艺史上一次重要的审美觉醒。


Lot 115

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 竹透雕螭龙图香筒

尺寸:22.5 cm high

估价:150,000 - 220,000 港元

取竹节一段为材,天地配木盖,造型简约而不失雅致。器身以透雕技法精刻螭龙与灵芝,共计九龙,皆独角长发,鬃毛飞扬,姿态各异。螭龙口衔灵芝,彼此盘旋缠绕,追逐嬉戏,神态生动,充满灵气与动感。

与本品形饰相类之螭龙图香筒可参见两例,关善明收藏,收入专书《虚心傲节:明清竹刻史话》,香港,2000年,编号13与14。




Lot 112

明天启元年(1621) 太师少师图八方墨

阳文「天启元年程君房制」边款

尺寸:12.5 cm long x 12.5 cm wide x 1.7 cm high, 186 g

估价:120,000 - 180,000 港元

来源:日本私人旧藏

程君房,又名大约,字幼博,号筱野,徽州歙县岩镇人,为明代晚期重要的制墨家,享誉当时文人雅士。著名文人政客邢侗、焦竑等均对其墨推祟备至。董其昌评其:「今程氏之墨满天下,同能者悉力而与之角,数年来不闻有超乘而先者,即诸公酬赠以为横绝四海,不减奚超矣。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可见程氏墨品不仅质量卓越,更具深远影响力。

此墨呈八角形,边框起棱,一面模印有一大一小两只狮子,下方幼狮体型较小上方狮子则回首相望,姿态生动。另一面则模印阴文篆书「太师少师」四字,狮纹与篆书均施以金彩,虽历久而部分脱落,狮身周围填金仍隐约可辨。「狮」即「师」的谐音,一大一小狮象征了「太师」和「少师」,两者均为辅助君王的高位,寓意官运亨通、仕途顺遂。墨侧刻有「天启元年程君房制」款识,为其晚期之作。





Lot 125

清 十八世纪上半叶 黄花梨刻「题姚雪篷骑牛像」诗意图笔筒

尺寸:17.4 cm high

估价:180,000 - 220,000 港元

来源:嘉木堂,香港,2013年

自明末以来,笔筒作为案头文房器物,已成为文人书斋中不可或缺之雅具。本器以黄花梨木制成,圆口直壁,造型朴素浑厚,质感温润。外壁采阴刻技法,以刀代笔,刻划牧童骑牛行于涧边之景,线条遒劲含蓄,笔意盎然,显见刻者具书法功力。所刻画面采平远构图,春风拂柳,枝条摇曳。牧童二人身着素衣,一人牵绳缓行,另一人闲坐牛背,神态悠然,流露淡泊闲适之意。

笔筒上方题南宋诗人赵时习《题姚雪篷骑牛像》诗:「骑牛无笠又无蓑,断陇横冈到处过。暖日暄风不常有,前村雨暗却如何。」画面与诗文前半相互映照,而末句「前村雨暗却如何」则寓意前方或有风雨,牧童却神情淡然,晴雨皆可安,点出随遇而安之旨趣。

4

器物有灵魂

陈永杰的收藏,不在于“藏”,而在于“用”。他曾说:“我收藏的每一件器物,都不是为了锁在柜中,而是要放在案头,时时摩挲,与之相处。”

他的书斋中,有一件明代龙泉窑青瓷水丞,造型为童子嬉戏,一人肩扛另一人,偷看罐中之蟹。釉色青润,人物憨态可掬。这样的器物,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伴侣”。

他亦收藏一件清代黄玉骆驼,玉质温润,骆驼屈膝卧地,眼神安详,仿佛刚刚穿越丝路风沙,终于得以歇息。这样的作品,不张扬,不刻意,却自有千钧之力。



Lot 120

明 龙泉窑青瓷童子嬉戏水丞

底刻「福」字

尺寸:14cm high

估价:120,000 - 180,000 港元

来源:1990年代购于名古屋

展览著录:敏求精舍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编号104

水丞造型别致,塑两童子嬉戏状,一人肩承同伴,窥探罐中螃蟹,情趣盎然。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仅在人物面部施酱褐彩。器底刻“福”字,是明代龙泉窑象生瓷的文房佳品。


Lot 121

明 黄玉圆雕骆驼

尺寸:9.5 cm high

估价:120,000 - 180,000 港元

骆驼以黄玉圆雕而成,玉质温润,呈黄绿色。骆驼屈颈回首,呈跪卧姿态,形态安详温顺,身体细节刻画到位。玉骆驼题材在中文房摆件中较为少见,此件造型生动,颇具趣味。




Lot 140

清 十九世纪 黄学圯制竹根雕随形长方章

印文:中正则雅;边款:楚桥为梅生先生作春壬午三月

尺寸:6 cm high

估价:180,000 - 220,000 港元

来源:翦淞阁收藏;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0日,拍品编号2714

此印以天然竹根為材,順應其自然生長之勢雕琢而成,保留竹根盤繞绕扭曲的形态与细密肌理,质朴中见古意,雅趣盎然。竹根治印之风兴于明清,与竹刻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本印尤见嘉道年间文人对自然古雅风尚的追求。

印面阴文篆书「中正则雅」,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原指音律之正与俗,后为文人所引申,象征品格端正、风格高雅,亦为书画篆刻所追求之境界。边款刻「楚桥为梅生先生作时壬午三月」,可知此印为清道光二年(1822)三月,出自黄学圯(1762-约1830)之手。黄氏字楚桥,乾嘉时期著名金石篆刻家,着有《历朝史印》、《楚桥印稿》,与邓石如、汤贻汾等文人名士交游甚密,风格承古开新,于文人印风中自成一家。


Lot 105

明 剔彩云鹤布袋和尚圆盖盒

尺寸:8.4 cm diam., 2.8 cm high

估价:150,000 - 220,000 港元

来源:石黑氏收藏,金泽

展览著录:敏求精舍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页271,编号211

布袋和尚,信乃弥勒菩萨化身,预言未来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他的形象欢欣开朗,身着宽袈裟,袒露圆腹,象征丰盛富足。本盒以仙鹤作伴,同时寄托长寿之愿。有明一朝,布袋和尚题材风行,偶见相类器物传世,但本盒剔彩为技,绿红相竞,色彩醒目,加上细节刻划入微,毫发毕现,极其难得。对比一件明代剔红圆盒,尺寸略小,仙鹤欠奉,2014年9月16至17日在纽约苏富比售出,拍品编号551。另有一例,尺寸更小,2021年3月15日在纽约邦瀚斯易手,拍品编号115。



Lot 150

十八至十九世纪 汉藏青铜龙纹装饰一对

尺寸:Both 29 cm long .

估价:HKD80,000 - 120,000

来源:典亚艺博,香港

青铜被塑造成一对长着鳞片的龙,其腿部形成环扣状的依恋之情,细致入微,警觉的眼神与卷曲的鼻尖,蜿蜒曲折,躯体以叶状火焰为装饰。

5
观物见真心

“观物”,不仅是“观看器物”,更是“以物观心”。

陈永杰的收藏,从来不是以数量或价值取胜,而是以体系、以眼光、以情怀。他曾任香港“敏求精舍”主席,亦是台湾“清风雅集”会员,在华人收藏界享有盛誉。但他始终谦和如玉,乐于与新人分享心得。

他说:“我收藏的,不是器物,是心境。”

这句话,道出了文房雅玩的真谛。器物再美,若没有与之相配的内心,也不过是“物”;而一旦有了心灵的映照,即便是最朴素的一方砚、一枚印,也能成为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



Lot 110

明 十六世纪 剔红雕漆穿花凤凰圆盘

尺寸:27.7cm diam.

估价:800,000 - 1,200,000 港元

来源:传日本收藏;传1985年购于石川县金泽市谷庄古美术店;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拍品编号3683

此圆盘雕工精致,布局优雅华丽,凤羽与花瓣的刻划尤为细腻生动, 栩栩如生。盘内雕凤凰穿牡丹,雌雄尾翎姿态各异,翱翔嬉戏于繁密花叶之间。

此构图初见于南宋,至元、明两代仍广受喜爱,延续不衰。南宋漆器例子可参考鎌仓圆觉寺所藏漆盒,曾展于《宋元の美:伝来の漆器を中心に》,根津美术馆,东京,2004年,编号92。 相近的凤凰纹饰漆盘例子包括一件断代嘉靖、尺寸较小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清宫旧藏,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上海,2006年,编号123:


参阅:明嘉靖 凤凰纹饰漆盘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Lot 107

明至清初 青白玉浅浮雕九螭图单把匜

刻文:九子联珠,玉堂精玩。

尺寸:11.7 cm across

估价:120,000 - 200,000 港元

此匜以青白玉雕琢,玉质温润。器身外壁浅浮雕九只螭龙,蜿蜒盘绕,动态十足,布局繁而不乱。一侧设有环形柄及拇指搁,便于持握,设计巧妙。底部刻「九子联珠,玉堂精玩」篆书款,寓意吉祥,并指明其为书斋精玩之器。整器造型古雅,雕工精湛,兼具赏玩与实用价值,为明末清初玉雕文房精品。




Lot 117

隋至唐 大理石雕佛首像

尺寸:12 cm wide

估价:80,000 - 120,000 港元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直至1980年代;日下尚雅堂,东京

佛首以大理石雕琢,面相丰满圆润,双目微垂,嘴角内敛上扬,浮现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神情静穆慈祥,兼具隋代的古朴遗风与唐代初期的自然主义萌芽。其造型体现了南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风格的过渡与融合。雕刻技艺精湛,刀法流畅,气韵生动,传承有序,堪为案头清供之佳品。


Lot 126

清康熙 寿山石圆雕狮吼观音坐像

阴刻填金「玉璇」款

尺寸:12.5 cm high

估价:220,000 - 380,000 港元

此尊菩萨像安坐于狮吼之上,可辨为狮吼观音。其所乘之角兽称为「犼」或「金毛犼」,传说为龙族后裔。狮吼观音被视为具大神力者,能降伏由龙族所引起的一切病苦与灾厄,救度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三界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师吼观音形象在明代尤为盛行,常见其骑于犼之上,并与文殊骑狮、普贤骑象并列,组成「三大士」之造像组合。

本尊像刻有「玉璇」二字,为福建漳浦雕刻名匠杨璇之号。据《漳浦县志》记载,杨玉璇精于石雕,尤擅人物、走兽与器皿之雕刻,作品深受时人推崇。周亮工于《闽小记》中亦有赞语:「运刀妙如鬼工,篆刻针度。」



Lot 119

十七世纪 紫檀错银嵌百宝山茶梅花图方砚盒

描金「岳雪楼」篆款

尺寸:8 cm long x 7.9 cm wide x 1.5 cm high

估价:380,000 - 500,000 港元

来源:晚清广东南海孔氏岳雪楼收藏(据鉴藏印)

展览著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香港,2025年,上册,编号1.14

嵌百宝工艺复杂,艺匠挖槽嵌件,必须斟酌因材施艺。玛瑙、玉石等须经琢磨,牙角之类则要细刻、染色,才能成就五彩缤纷的图案。如此小盒尺寸袖珍,嵌镶材质包括螺钿、碧玉、红玉髓、孔雀石等,色彩斑斓,依仗何止巧手一双,还需绝艺多样。单是茶树与梅枝便用上不同材料,尽显匠心独运。山茶花瓣与叶片随风翻转、沿边曲卷,活灵活现,体现晚明艺匠的工精艺绝。

此盒短边装有活轴,让盒盖打开后可直立置放,相信属便携式硃砂砚盒。昔时文人携带此类砚盒外出,需要批改公文时,便以水注添液研磨硃砂,调节至适当浓度便可书写。此品内膛有见硃砂粉末、研磨痕迹,应曾经使用。

更多精彩细节

诚邀藏家亲临预展现场!


AUTUMN

香港邦瀚斯2025秋季拍卖会

观物

闲云山庄闲趣轩藏文房雅玩

扫码查看图录

拍卖日程/PREVIEW

预展:2025年10月24–28日

拍卖:2025年10月29日 上午10时

邦瀚斯香港艺廊

香港皇后大道东50号太古广场六座

(预展地点:2楼;拍卖地点:10楼)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