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这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我们也注定坚韧。”

——麦家《风声》


2007年,《风声》发表于杂志《人民文学》第10期,这是《人民文学》杂志首次全文登载长篇小说。同年10月,图书《风声》出版,一时洛阳纸贵。

2009年,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王志文、苏有朋,六大影帝影后同台,电影《风声》横空出世,豆瓣8.4,至今仍是国产谍战片天花板。


2020年,由徐璐、文咏珊、周一围、张志坚、杨祐宁出演的电视剧《风声》,让主旋律在年轻群体中悄然破圈。

18年来,《风声》的炽热从未褪去,《风声》的经典愈加深刻,可差一点,长篇小说《风声》就不会存在。

这部作品曾被出版社以“没有新意”为由退回了,麦家很失望,把书稿锁进抽屉,一放就是大半年,直到有一天,他由《圣经》萌生“复调叙事”的灵感。

《圣经》的“四福音书”由《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组成,记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四福音书各自为营,有同有异,既冲突又补漏,由此他创作《风声》时选择了“一事三说”的方式——共产党说,国民党说,作者说。

《东风》《西风》《静风》三重叙事结构,层层反转,结构巧妙,才成就了现在我们读到的《风声》。


《风声》经历的偶然和怅然,与麦家本人很像——注定孤独,也注定坚韧。

“冷”似乎可以看作麦家前半生的某个关键词。

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蒋家村,他的童年像一场漫长的冬季: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亲被打成“右派”,一家人的政治地位“低到泥土里”。村人白眼、同学围殴,“狗崽子”的骂声伴随他长大。12岁那年,他为父亲的名誉与三个孩子厮打,父亲赶来却当众扇他两记耳光,鼻血喷涌,自尊碎地。从那刻起,他变得沉默,“像把笤帚一样无声,像流浪狗一样贴着墙根走路”。


麦家的创作之路,也和其他60后作家不同。当余华、苏童、格非等人已经在先锋文学的荒野中奔驰时,他却身处军营之中,“还在暗地里趴坑”。首部长篇小说《解密》,从1991年开始写起,到2002年出版,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写成了年近四十的中年人。

创作《解密》的11年,是麦家与冷遇长期对峙的缩影:写完寄出,退回;再寄,再退。编辑深夜来电:“麦家啊,现在是反英雄的年代,你怎么还写英雄?”17次退稿像17盆冰水,他却固执地认为,“英雄也有缺陷,缺陷才是人的温度”。

2002年,《解密》终于出版,获8项文学奖,但在掌声之外,他也被贴上了“类型小说”“通俗作家”的标签,文学圈对其若即若离,直到后来的十多年,《暗算》《风声》缔造了他的“中国谍战之父”地位,《人生海海》创造出400万册的声量。

从被村庄孤立的“狗崽子”,到被文坛边缘的“类型作者”,再到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孤独一直伴随着麦家,同时,坚韧也不离不弃,成为他文学的炉火、生命的底色。


源于此,《风声》被麦家视为“最深情”的作品。他说:“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之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2025年9月底,麦家带着最孤独、最坚韧,也最深情的《风声》回来了。

它不仅是再版,不仅是重印,没有“新瓶装旧酒”的敷衍,而是珍藏纪念版,是一次完整的归来,是一场迟到的告别与重逢。

这一次,它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座纸上档案馆。


看过电影、电视剧的很多读者,都只是看到了《东风》的部分,只有原著的1/3,完整的《风声》由《东风》《西风》《静风》组成,真正的惊雷也藏在里面,三册书,三次“翻供”,麦家写《风声》,不是写谍战,是写人在绝境中的选择,而这恰恰是《风声》经久不过时的原因。


在《东风》中,围绕着“老鬼”是谁展开——李宁玉、顾小梦、吴志国、白小年,互相咬,互相救,互相杀,你以为你看懂了?不,这只是第一次叙事。

到了《西风》,麦家被八十多岁的顾小梦怒斥写错了,于是,故事被推翻,证人出场,记忆打架,历史开始出汗,你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老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选择。

麦家写到《静风》,把自己放置进去。他写裘庄的前世今生,写翻译官的一生,写汉奸的晚年,写“魔鬼”为何成为魔鬼,看到这,你会明白:没有英雄,没有叛徒,只有被时代撕碎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这一次,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风声》(珍藏纪念版)强化复调气质,由四册组成:

·《东风》:谁是“老鬼”?

·《西风》:当真相被反转,你是否还相信记忆?

·《静风》:历史不语,风过无痕,但总有人记得。

·《顺风》:一本空白笔记本,记录下我们的“风声”。

薄薄四册,藏着麦家内心的悲悯和深情。

《风声》(珍藏纪念版)除图书套装外,还有多重赠品——光栅卡、冰箱贴、透卡,“girls help girls”从来不是空话;限量印签、专属编码、复古报纸,将珍藏与纪念延续下去。



我觉得热爱就是最大的天赋”,麦家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过这个观点。在他看来,热爱会使人愿意为它受苦受累,愿意为它受委屈,愿意为它无限地投入,内心没有怨毒之心,甘愿为它付出一切。

三年前,当阿云嘎带着音乐剧《风声》的想法找到麦家时,他还觉得是不可能的梦想,直到阿云嘎聊着聊着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他看见对方眼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被炽热的热爱和迷人的才华深深感染了。这种热爱,在麦家看来,就是才华,就是天赋。


《风声》(珍藏纪念版)限时加入了音乐剧《风声》周边册子,包括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阿云嘎的幕后创作手记,制作人李玉惠的创作手记,演员郭耀嵘、陈昊宇、丁臻滢、徐瑶等演员的角色解读。

阿云嘎将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等核心岗位罕见地扛在自己身上,他认为“只有亲自站在每一个岗位,才能保证音符里的温度不被流程稀释”,于是,排练厅常出现这样的奇观:钢琴前写完和声,转身给演员扣台词,再跳上指挥台打节奏——一天之内“换岗”五轮,汗水浸透的西装背面永远有一圈白色盐霜。


陈昊宇在音乐剧《风声》中饰演顾小梦,在她看来,顾小梦的弧光因玉姐而完整,“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尤其是在裘庄那样压抑的环境下,她们彼此成为对方的精神支撑,相互之间的情感是在极端情境下淬炼出的抚慰与陪伴”。


当我困在漆黑的长夜

心寒如雪

我听见窗外咏叹的云雀


当《知己》的音乐响起,文学与演绎失去边界,作家与读者失去边界,在各自的裘庄,是热爱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成为了更勇敢的人。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17日 15: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