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文献展开幕,手稿书信及漫画集中亮相

9月28日,“漫画时代——纪念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文献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正式启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代表,廖冰兄亲属,以及政府、文化艺术界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场致敬“以笔为剑”的艺术家、回望时代记忆的文献盛宴。


廖冰兄(摄于卢沟桥)。

致敬美术界“鬼才”:廖冰兄的艺术与时代担当

廖冰兄(1915—2006),原名廖东生,生于广州、祖籍广西象州,自1932年发表首幅漫画起,以近70年的创作生涯,留下逾万幅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被誉为美术界的“鬼才”。他的笔触犀利如刃,内涵深刻如镜——抗战时期,他毅然加入抗日漫画宣传队,《抗战必胜连环图》等作品成为“无声的枪炮”,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振奋全民抗争的精神;纵观其一生,作品始终扎根社会现实,既为底层呐喊,也为正义发声,成为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程中极具分量的“视觉注脚”。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此次文献展既是对他艺术人生的全景回顾,更是以艺术之名,向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向心怀家国的文艺战士致以深切纪念。


廖冰兄《方生未死篇·禁鸣》。

个体创作与时代共振:五大单元串联艺术与精神

展览以廖冰兄的艺术生涯为时间轴,以“个体创作”与“时代共振”为双线脉络,精心打造“赤子初心”“烽火丹青”“黑夜长歌”“时代变奏”“时代棱镜”五大单元,层层递进勾勒其艺术轨迹与精神内核。“赤子初心”聚焦其早期创作,展现青年廖冰兄对艺术的热忱与对社会的初阶观察;“烽火丹青”是展览核心,集中呈现《抗战必胜连环图》等抗战时期代表作,还原他“以笔为盾、以画为枪”的文艺抗战历程;“黑夜长歌”“时代变奏”则覆盖战后至晚年创作,包括《猫国春秋》《自嘲》等经典,呈现他对社会弊病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时代棱镜”则通过多元视角,解读其艺术与时代的深层关联。

除代表性画作外,展览更首次集中展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的廖冰兄手稿、创作笔记、私人书信等珍贵文献——这些带着手温的文字与草图,不仅完整呈现其艺术风格的演变,更让观众得以走进他的创作现场,触摸那份“心怀群众、激浊扬清”的文人风骨。


廖冰兄《挺起你们的角呀,奴隶们!》描画稿,1936年作,1982年重画。


廖冰兄手稿。


廖冰兄书信。

嘉宾共忆:传承“以笔为剑、为民发声”的精神力量

开幕式上,各界嘉宾从不同维度缅怀廖冰兄,传递其精神的当代意义。广州市原常务副市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指出,展览生动诠释了廖冰兄“有骨气”的创作态度与“接地气”的生活作风,“他始终把民众放在心里,这份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纪萱分享其与廖冰兄的交往往事,盛赞其“以漫画为镜,激浊扬清”的创作理念,以及“刚正廉直、不媚世俗”的人格魅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潘咏怡表示,馆内珍藏的廖冰兄文献,是双方多年深厚情谊的见证,“这些珍贵资料为展览提供了扎实支撑,也为研究其艺术思想奠定了基础”。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则在贺信中强调,品读《廖冰兄全集》、参观文献展,“既是追忆他‘为时代立传、为正义发声’的一生,更是要赓续那份以艺术为刃、心系家国的精神力量”。


廖冰兄之女、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廖陵儿回顾了多年来搜集、整理父亲文献的历程。

廖冰兄亲属代表、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廖陵儿,回顾了多年来搜集、整理父亲文献的历程,她提到:“父亲用漫画记录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人道主义’是刻在他生命里的核心,也是我们传承的重点。”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通过视频致辞,高度赞誉廖冰兄“以笔为剑、为民发声”的艺术精神,称其为“当代动漫从业者的精神标杆”。本次展览顾问、广东美术史研究者黄大德则为到场的嘉宾进行导览,通过对廖冰兄的代表作《方生未死篇·禁鸣》《炮吟图》及其在香港创作的“新市井”漫画等作品的解读,帮助大家对廖冰兄作品丰富内涵的理解。


本次展览顾问、广东美术史研究者黄大德对廖冰兄的《炮口闲吟图》十分称许。

渊源深厚:省图与廖冰兄的“文献之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廖冰兄的缘分,始于1999年——当年廖冰兄亲临馆内查阅资料,并留下珍贵题字,自此开启双方持续多年的合作:图书馆曾多次举办廖冰兄漫画展,2012年更协助编纂《廖冰兄全集》,深入挖掘馆藏文献,整理出大量其早年未公开作品;近年,在多方努力下,图书馆进一步联系廖冰兄家属,将其一批重要手稿、笔记、书信、老照片纳入馆藏,既丰富了馆内文献资源,也为研究廖冰兄搭建了更完整的“资料体系”。

2025年4月,《廖冰兄全集》正式出版,并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新书发布会——这套全集堪称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展现廖冰兄艺术成就与思想的大型文献项目,也为此次文献展的举办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刊上刊登的廖冰兄作品。

沉浸式体验:在“冷巷斋”遇见艺术家的日常

为让观众更贴近廖冰兄的创作与生活,展览特别设计多处沉浸式展陈。1980年,廖冰兄在自家1米多宽的走廊里,用砖头砌起一间仅4平方米的书房兼画室,他幽默地为其取名“冷巷斋”。就是在这个狭小却温暖的空间里,他创作了1980年代诸多振聋发聩的作品,成为其后期艺术生命的“精神阵地”。展览现场高度复原这一场景,让观众仿佛走进他的创作日常。此外,展览的视频赏析区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动态影像串联廖冰兄的生平故事、创作花絮与生活片段,从“艺术”与“人生”双维度,更立体地理解其作品语言与人格魅力。

此次文献展不仅是一次“回顾”,更是一场“对话”——通过泛黄的文献、鲜活的画作、复原的场景,让今天的观众与廖冰兄跨时空相遇,读懂他笔下的时代,更传承他心中的正义与温度。


展览现场高度复原廖冰兄的书房兼画室“冷巷斋”,让观众仿佛走进他的创作日常。

展讯——

漫画时代——纪念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文献展

时间:9月25日—11月15日

地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展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邱飞宇 苗苗

图片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