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字化技术“奏响”沉睡四百年的明代乐章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9月30日,浙江音乐学院一号录音棚内,一场跨越四百年的古今音乐对话精彩上演。由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漆明镜领衔研究的系列明代“魏氏”乐虚拟乐器音源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经典传承实现重要数字化突破。


技术负责人顾明介绍音源相关情况。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发布会现场,舞者随古乐蹁跹,音韵流转。令人惊叹的是,现场并无实体乐器演奏,所有声音均源于数字化手段提取的明代乐器音源。漆明镜介绍,此次率先发布的是琵琶与瑟两种音源,听众只需轻松扫码并付费,便可将“古琵琶”“古瑟”带回家。

明代中后期(距今约400年)的音乐因韵律鲜明、传唱度高,曾在学堂盛行。彼时,国学生、福建海商魏之琰,借生丝贸易之便,将这批乐器与乐谱带至日本。

2007年,漆明镜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硕士时,初识“魏氏”乐谱便深受触动,立下让古乐“重生”的志愿。她将传统工尺谱逐字译成现代五线谱,却发现现代乐器难以呈现古乐韵味。


漆明镜介绍“魏氏”乐谱。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10月,漆明镜奔赴福建泉州,携手南音乐器制作匠人李建瑜,开启古乐器复原之路。经反复打磨工艺,一年后,400年前的明乐首次在湖州的专场音乐会上奏响。

“复原只是起点,古乐需二次创作才能焕发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漆明镜团队进一步开展音源数字化提取工作。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主任李秋筱评价:“数字化既还原乐器本真音色,更为古代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


专家和乐迷们体验复原的古乐器。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些音源为民乐爱好者提供原声聆听体验,也为高校计算机音乐创作提供新素材。中国传媒大学张钰泽现场体验后立即下单,赞叹“找到了创作宝贝”。

展望未来,漆明镜表示将持续推进更多明代乐器音色数字化,并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古乐美育课程,逐步衔接市场,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众心间。(王炜丽)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