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文物亮相!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今起开展,别错过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9月30日起,“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在午门展厅开展。展览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单元,展出文物200件(套),到场观众可亲眼目睹《清明上河图》、《五牛图卷》等国宝级文物真容。


本次展览展期为2025年9月30日至12月30日。展览不单独售票,实行预约制参观,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时,请观众朋友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共同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

更多高清数字文物影像,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的“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栏目欣赏。

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亮相

在午门正殿展厅展柜里,展示着国宝级文物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故宫博物院的古画描摹大师冯忠莲先生从1960年3月开始临摹《清明上河图》,至1980年9月完成,历时20余年时间。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临摹件也是寥寥无几的,所以十分珍贵。”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婉玲说道。

面对这样一件国宝名画,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处长房小妹表示,《清明上河图》的展出,一定会吸引众多观众前来一睹其真容。对此,将采用流动参观《清明上河图》的模式,工作人员会指引观众有序排队,观众在观看展品过程中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安静欣赏,避免大声喧哗。参观过程中自觉做到不停留、不拍摄、不讲解,以便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清明上河图》这件展品。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来源 | 北京日报

五牛图卷》修复后再获新生

与《清明上河图》一起亮相的,还有另一幅国宝级名画《五牛图卷》。图中画牛五头,形象姿态各异,或依棘搔痒,或昂首低鸣,或悠然信步,或回首顾盼。最后一黄牛头上还束有一个颇为讲究的红色“络头”。此卷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纸本绘画,曾入南宋高宗内府,又经元代赵孟頫、明代项元汴等名家收藏,后入清宫内廷,著录于《石渠宝笈》,清末散佚。1958年,此卷由国务院拨款从香港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时,已是创痕累累。后经孙承枝等专家修复,再获新生。



还有更多宝贝等你来看

展览展出了金双龙纽云龙纹编钟(两件),这是清宫旧藏器,1924年被逊清皇室内务府抵押给盐业银行。据展览人员介绍,“当时溥仪小朝廷为了获得80万元贷款,向盐业银行抵押了一大批金器,其中就包括这一套编钟。”


展览展出了北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卷》。此作品字势奇逸,连绵不绝,有着很强的韵律感,令观者的心境产生一种随着线条在纸面上游走的节奏感。此卷初藏于宋高宗内府,递藏至清内府,至民国流出宫外。几经流离,归张伯驹购藏,后捐献给国家。1956年,由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展览展出了一件大圣遗音琴,此琴具有唐琴宽大圆拱、浑厚温润的典型特征。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时登记为“破琴一张”。1949年交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精心修理,唐琴风采得以重现,至今近80年,仍灿然生辉。


别错过故宫百年大展

一起去打卡吧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除署名外

编辑 | 李盼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