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交往中,“点到即止”是一种艺术。
说话有分寸、做事留余地、相处不越线,才能让关系在松弛中保持温度,在克制中蕴含深度。
说话有分寸
很赞同一句话:“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生活中,总有人爱打探隐私,追问婚姻是否美满、打听朋友收入几何,甚至对他人过往刨根问底。
这种“热情”看似亲昵,实则越界。
语言虽然无形,但可以像春风般舒服,也可化作利刃,直穿人心。
对陌生人需留三分余地,对亲近者更要守一分克制。
《边城》中有一句话:“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
在别人不想说的时候,一直追问,其实是欠缺修养。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留好自己的分寸,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既要懂倾听的温柔,也要守说话的分寸。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做事留余地
古人云:“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这句话的大意是:凡事都应留有余地,过于满意、顺利的事不适合再做第二次,以免遇到麻烦和意外。
就如种树需要留出空隙,才能让枝叶舒展生长,留余地正是给事物发展留出空间。
人生海海,起落沉浮都是常态,遇事不做绝,凡事留余地,人生路上方能进退自如。
与人争执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取得成绩时,藏三分锋芒更显从容。
不去争一时输赢,即使占据上风也不能过于自得,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在追求目标的时候,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太贪心。
要是总是不顾一切地追求极致,那很可能会把自己逼到绝境。
在喧嚣的红尘俗世当中,别怕做一个凡事留余地的人。
凡事让别人有路可走,自己才不会陷入绝境。
相处不越线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因他人的善意感到“别扭”。
或许他们都是好意,但是为什么会让人觉得难受?
其实,这有可能是因为对方模糊了边界。
边界感像一道无形的门,既保护自己也尊重他人,让关系在舒适区里自然生长。
有句话说:“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人与人相处中,边界感和分寸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存在。
如果随便越界,窥探隐私,会让对方觉得反感。
唯有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彼此不越线,才能更好地相处。
真正的相处智慧,不是刻意疏远,而是“不越界”的自觉。
既主动表达善意,也尊重他人的“不”。
保持适当的距离,亲密有间,才会拥有一种必要的惬意和舒服。
说话有分寸,能给他人留足面子;
做事留余地,能给彼此留有空间;
相处不越线,能够尊重他人生活。
愿你我做人做事懂得把握分寸,熟不逾矩,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宽。
本期编辑 | 孙渴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洞见、洞读、简书等;图片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