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白蜡树、橘红“金弹子”:杜甫草堂盆景展美不胜收

9月29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53届盆景展正式开展,现场同时还举行了川派盆景大师杨永木、张远信先生的遗作捐赠仪式。随着盆景展的开启,杜甫草堂博物馆2025年国庆中秋活动序幕亦同步拉开。


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五大盆景流派之一,唐代即具有一定规模,明清为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盆景园是当代川派盆景艺术的重要传承地,几十年来培养出众多川派盆景艺术人才。


开幕仪式现场

第一代李忠玉、甘如才开山立基,以《双松图》奠定草堂盆景的典范;第二代杨永木、张远信守园拓新,他们以画家之眼观山水,以匠人之手塑自然,将川派盆景推至新的高峰;第三、第四代传人继之以恒,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


山水盆景《丘壑仙影》的微观细节:渔翁手中的吊杆

杨永木之子、园林高级工程师杨涛告诉记者,不仅川派盆景本身历史悠久,单就一盆具体的盆景而论,其年岁也可以轻松跨越一两代人。

“你看这棵对节白蜡,虽然不大,其实树龄已经一百多岁了。”杨涛指着一盆起名为《千秋峥嵘》的盆景说,“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在精心修剪,养护至今,捐献给杜甫草堂,也是对这种传承的致敬。”


树桩盆景《千秋峥嵘》

据杜甫草堂博物馆园林景观部专业技术人员童晓波介绍:两位川派盆景大师捐赠的12件作品已同步亮相草堂的本届盆景展,也是展览的核心展品。


这座杜甫草堂经典巨型盆景《飞夺泸定桥》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

据悉,本次盆景展以“诗景一园,共谱华章”为主题,所展出的150余盆盆景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既有李忠玉、甘如才等前辈大师的传世之作,也有草堂四代盆景人融入诗画意境的经典作品,还邀请了来自什邡、崇州等8位川派盆景大师现场创作的作品入展,集中呈现了川派盆景“幽、秀、险、雄”的艺术特征,是杜甫草堂博物馆盆景传承的一次集中呈现。


展示川派盆景不同身法的“示范佳作”

川派盆景因其身法特别、取材(植物、石材)特殊而闻名全国。川派盆景经典植物与山石,主要采用代表树种金弹子、罗汉松、六月雪、银杏,代表石材砂积石、钟乳石、龟纹石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现场也展出了现已罕见的川派规则类树桩盆景(十大身法),以依川派“十大身法”蟠扎成景的刺柏、六月雪、雪松等树桩盆景展现“掉拐”“滚龙抱柱”等身法。实物与展板映衬,如同一本蟠扎技艺的活教科书在眼前徐徐展开。


川派盆景代表树种之一“金弹子”

本届盆景展将持续至10月8日,国庆中秋假期间,在草堂的盆景园和大雅堂,观众可以欣赏到罗汉松的蟠扎、银杏的古拙、榔榆的虬曲,也可以领略砂片石、龟纹石、钟乳石堆叠而成的山水景观,不仅能见技艺的精妙,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心意相通的诗意。

展览期间,草堂还将专设“大师作品区”“邀请展作品区”,并同步开展盆景研学活动、园林技术人员宣讲等系列活动,让观众在观赏中读懂川派盆景“高等艺术,美化自然”的精神内核。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