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千年非遗“活”跃山水间 文旅融合铺展新画卷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日,阳朔县以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围绕保护传承、宣传推广与场景融合三大维度系统发力,将散落城乡的“文化珍珠”串联成璀璨夺目的“文旅项链”。如今,游客在沉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景之余,更能沉浸式触摸非遗的深厚底蕴,感受传统技艺与民俗的独特魅力。

作为文旅资源富集的旅游名县,阳朔已构建起“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层次分明的三级非遗保护体系。目前,全县拥有5项自治区级非遗,包括承载地方记忆的阳朔福利五月八、白沙“六·廿三”会期,彰显漓江特色的阳朔鸬鹚捕鱼习俗,以及凝聚匠心的兴坪松花糖制作工艺、船上粑制作工艺;另有5项市级非遗与14项县级非遗,内容涵盖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多个门类,共同构筑起阳朔鲜活且多元的文化基因库。

为筑牢非遗“活态传承”根基,阳朔县主动“引智赋能”,特邀市级非遗保护领域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培训面向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工作者及相关从业者,通过系统性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全面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非遗传承注入专业且持续的发展动能。

在宣传推广层面,阳朔打造了“节庆搭台+权威发声+新潮传播”的立体矩阵。一年一度的阳朔漓江渔火节,已成为集中展示非遗魅力的核心平台,福利五月八等传统民俗在此间重拾热度、焕发新生。同时,借助权威媒体扩大影响力,并紧跟旅拍热潮,让“渔夫撑竹筏、鸬鹚立船头”的经典场景通过镜头传遍全网,使阳朔鸬鹚捕鱼习俗跃升为极具辨识度的文旅IP。

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是阳朔激活非遗价值的关键举措。 在世外桃源、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等知名景区,非遗展示与文创销售有机结合,游客可近距离观摩传统手工艺的精湛细节;更有创新打造的非遗体验工坊,邀请中外游客亲手参与啤酒鱼、松花糖、船上粑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亲手实践中留存独一无二的阳朔文化记忆。

下一步,阳朔县将继续深耕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创新,让千年非遗在绿水青山间持续“圈粉”,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与文化名片。(陆春雄)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