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从事佛山彩灯的制作与传承的黄敏言,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获得备案后商业邀约明显增多。
聚焦“百千万工程”
6月14日,世界非遗日,71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佛山禅城接过了属于他们的“备案认证”。“第一次得到这样的殊荣,很开心。”柴烧技艺传承者潘周岩说道,并按照行业内几位老师傅的嘱托,给相关部门送上了锦旗。今年,禅城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备案制度,并在全区开展了备案登记工作。入选的传承人由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备案证书,纳入区非遗人才培育计划,还能获得培训、展示展演的资源共享机会。
困境
“宝藏手艺人”47年无认证 全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仅9万
64岁的石锦新是禅城本土人,从事狮头扎作已47年。他是行业变革的亲历者,对狮头扎作全套工序技艺了然于胸,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手艺人”。同时,他还担任佛山市龙狮文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化顾问,助力醒狮文化通过200多家门店传播世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石锦新一直没有评上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这成为他埋在心底的遗憾。
黄敏言师承其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彩灯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自2019年开始专职从事佛山彩灯的制作与传承。在母亲指导与长期练习之下,其技艺水平不断提高,作品曾获国家、省市级奖项,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积累了不少粉丝。
然而,由于黄敏言也并未获得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小有成就的她也会有“尴尬时刻”——在新的场合开展活动时会迷茫,该怎么正式介绍自己?
潘周岩出于热爱学艺柴烧非遗。但仅靠技艺传承难以养活自己,必须日常做一份临聘老师的工作,在假期空余之时继续“守艺”。他认为,绝大多数非遗传承人没有经过官方备案,其中也鱼龙混杂,有些打着非遗传承的名号却技艺人品不佳,容易把行业带坏,造成开展活动时难取得信任的情况。
实际上,获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样的官方背书难度不低。截至2024年11月,全国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只有9万多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教育部原中央教科所特聘研究员严敬群在研究中指出,目前全国“非遗从业者”在百万人以上,其中只有约10%是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会上还散落着大量未被官方认定,但事实上在家族或社区中传承着非遗技艺的“民间传承人”。
破局
传承非遗并做出贡献的个人 纳入官方认可备案体系
了解到石锦新及众多传承人类似境遇后,禅城区非遗中心决心探索一项补充性制度,给予这些坚守者应有的“名分”和支持空间。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佛山素有“敢饮头啖汤”(敢为人先)的精神——禅城区推出的“备案非遗传承人”制度属全国首创。这旨在将那些尚未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但实际在从事非遗传承、创新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个人,纳入官方认可的备案体系。区非遗中心负责人坦言:“全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
虽然备案规模扩大了,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又应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分配机制?为确保评审标准的严格性和传承质量,防止备案本身成为新的“门槛”或流于形式,每一类备案传承人都有对应的详细标准。如世代传承类需连续从事非遗项目传承实践5年以上,提供师承区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签名推荐证明,或传承谱系清晰,获得该项目的区级及以上行业协会认证的推荐认证的传承谱系材料等。
政府无直接资金扶持备案制非遗传承人。部门介绍,这项制度的初衷是希望建立一支禅城文化双创的“先锋队”,政府更侧重在市场化上的资源对接,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去跨界合作,在市场上“赚大钱”,推动非遗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
目前,针对备案传承人,部门已建立资源对接群,优先对接各类媒体宣传资源,企业合作对接政府的文化交流活动邀约。
成效
备案便利“非遗进校园”非遗内核潮玩计划开发中
该制度解决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一方面,获得官方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有限、门槛较高,且老龄化严重;另一方面,大量技艺精湛、长期在社区或家族中默默传承非遗的年轻“民间传承人”缺乏官方背书,在资源获取、社会认同和发展空间上面临诸多困境。
因此,今年中制度推出后,一批民间非遗传承人获得首批备案。石锦新的梦圆了,几十位非遗传承人走在文化事业道路上也更具信心。
“我可以通过这个证书更好地取信于人,目前已经计划与几所学校开展非遗课题相关的合作,也得到一些宣传机会。”潘周岩表示。备案身份为他推动“非遗进校园”合作带来了信任便利,是重要的“敲门砖”和“信任状”。
“备案后,商业邀约明显增多。”黄敏言说道,“因为这份官方备案,我得到很大的鼓励,未来会有更强的动力做好非遗技艺传承!”她已经切身感到“官方认证”和“精神嘉奖”,以及进入政府视野后的“资源赋能”实效。借助区非遗中心的资源对接,其已与东莞国潮品牌拼酷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共同开发融合非遗内核的拼装潮玩产品。
除“敲门砖”和“链接器”作用外,黄敏言坦言,自己并不满足于成为备案传承人。她理解,备案传承人是政府提前将“代表性传承人”纳入培育,让手艺人做好前期成长,成为冲击“代表性传承人”的“梯队力量”。
近期,剪纸传承人张颖莹、陶艺传承人伍蔚蔚等通过机制对接中国手艺网免费为其进行非遗直播宣传;在今年暑假梁园夜游开园时,组织全部备案传承人集体入园体验,增强备案传承人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据介绍,禅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在接下来推进“备案传承人制度”的优化提升,如扩大群体基数,策划非代表传承人的交流展示活动,探索纳入全国符合条件的非遗从业者或传播突出贡献者等。
微评
民间高手链接官方资源 非遗生态活力有新动能
常说“高手在民间”,一项“备案制非遗传承人”,让民间高手与官方资源有了互动。该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为长期处于“有实无名”状态的广大民间非遗传承者提供了官方认可的渠道,不仅有助于提升其社会认同感,更通过资源对接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非遗生态的多元化和活力注入新动能,是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人才梯队建设、优化非遗生态多元性的一次富有前瞻性的实践。在“再造一个新佛山”的进程中,此类聚焦“人”的发展、勇于打破常规的制度创新,尤为珍贵且值得期待。
统筹:李平 董淑云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