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9月28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7日晚,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在校内首演。该剧以重庆大学1940级校友、抗日航空英烈侯子勤为原型,由师生、校友共同创排,融合川剧艺术与现代舞手法,生动展现“复兴民族 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使抗战英烈故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故事原型侯子勤是重庆大学1940级体育科学生,也是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1940年秋,19岁的侯子勤考入重庆大学,后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休学,加入中国空军。1943年5月18日,侯子勤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2024年5月,她的名字被正式列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为首批18位被增补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之一。
该剧由重庆大学校友刘阳和担任编剧、魏源担任导演,艺术学院教授赵倩担任制作人,演员与乐队全部由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涵盖多个专业。作品依托重庆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将地方传统艺术与红色题材相结合,再现了抗战时期沙磁文化区“学灯闪亮、愈炸愈强”的历史场景。
据介绍,“学弟学妹演学姐”的创作形式,成为该剧一大亮点。“同学们通过沉浸式排练与演出,切身感受抗战时期同龄人的抉择与担当,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从剧本研读、唱腔打磨到舞台呈现,参与学生全程投入,不仅在川剧技艺上得到锻炼,更在共情英雄事迹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担当。”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是该校“大思政课”的生动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剧目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相结合,以艺术形式诠释“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提供了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