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读报 |《中国美术报》2025年第31期导读


《中国美术报》第415期 封面

本期导读

01

美术聚焦

● 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表达抗战精神——“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座谈会综述

● 女性·艺术·发展:“北京+30”的回响与展望

02

美术新闻

●郑风·河韵——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在郑州美术馆开幕

● 科学与艺术的对话:“能源与文明”展览在京启幕

● 交融·共生——2025第二届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双年展举办

● 中国美术家协会四个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

● 第二届“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亮相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 首届重庆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 本报观察|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体现时代性

● 机构动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换届

● 艺坛短波

03

专题

●烽火史诗——赵奇抗战题材绘画展在合肥开幕

●大道至简 大爱无疆——白海宁讲述西海美术馆背后的故事

04

艺术家

● 范迪安:想去的地方

● 孙晴义:百尺游丝·山水相依

● 刘云:云寓

●刘彦湖、卢俊舟:词语和书写的边界

05

副刊

● 大家|启蒙者与奠基人——迟轲对中国的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 艺评|跨界绽放的水彩风华——记画家赵艳霞的艺术探索

● 美好时节·十二月花令|兰花:空谷幽香 有君子之风

美术聚焦


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表达抗战精神——“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座谈会综述

9月1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承办,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协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座谈会在京举行。本次座谈会以“抗战精神与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民日报社、《美术》杂志社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就抗战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脉络、艺术表达、时代挑战与未来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从理论建构、创作实践、历史认知、媒介创新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抗战主题美术的发展成就,深刻剖析了当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与建设性的思考。



女性·艺术·发展:“北京+30”的回响与展望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至今仍是指导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过去的30年里,会议精神深刻影响着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今年10月,中国将在北京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以“北京+30”为契机加速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用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健康发展。为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迎接即将举办的北京全球妇女峰会,本报特别策划“女性·艺术·发展:‘北京 +30’的回响与展望”专题报道,回望30年来中国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发展脉络与成就,并邀请“95世妇会”的亲历者和杰出的女性艺术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时代女性艺术家的机遇、挑战与独特贡献,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女性力量。

美术新闻


郑风·河韵——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在郑州美术馆开幕

科学与艺术的对话:“能源与文明”展览在京启幕

交融·共生——2025第二届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双年展举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四个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

第二届“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亮相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首届重庆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本报观察|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体现时代性

机构动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换届

艺坛短波

专题


烽火史诗——赵奇抗战题材绘画展在合肥开幕

9月1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指导、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合肥市文学艺术策展中心承办的“烽火史诗——赵奇抗战题材绘画展”在合肥市亚明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赵奇近70幅抗战题材绘画力作,旨在以艺术的形式重温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大道至简 大爱无疆——白海宁讲述西海美术馆背后的故事

从延安师范学校音乐系的青涩学子,到一名成就斐然的企业家,再到累计捐赠超8亿元的慈善家、深耕收藏24年的艺术守护者,白海宁的人生轨迹看似跨界多元,内核却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对“价值”的坚守。他收藏的不仅是画布上的色彩、雕塑里的肌理,更是艺术家笔下的时代精神;他捐赠的不仅是资金与物资,更是对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他打造北京西海美术馆,不仅是为藏品找一个“家”,更是为普通人搭建一座触摸艺术、对话文化的桥梁。

艺术家


范迪安:想去的地方

孙晴义:百尺游丝·山水相依

刘云:云寓

刘彦湖、卢俊舟:词语和书写的边界

副刊


大家|启蒙者与奠基人——迟轲对中国的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迟轲以其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为中国的西方美术史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学科基石,培养了人才。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本土化的跨文化语境中,我们纪念迟轲,应该学习和发扬他作为“启蒙者”和“奠基人”的人文精神,认真思考中国美术史学的未来。

艺评|跨界绽放的水彩风华——记画家赵艳霞的艺术探索

赵艳霞是一位有文学素养,有深厚学术背景的画家,她是南开大学历史学的博士,绘画专业则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


美好时节·十二月花令|兰花:空谷幽香 有君子之风

兰花是中国古代极具文化象征寓意的一种花卉,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兰花长于幽谷,洁身自好、青翠幽香,有君子之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兰花就成为士大夫歌颂的对象。传闻孔子周游列国19年而未得到重用,在返回鲁国途中,孔子看到了杂草丛中的幽兰,便感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外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孔子以兰自比,自此兰花便成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代表。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