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开篇那“咚咚咚-咚”的著名动机,最流行的传说是作曲家本人所说的:“那是命运在敲门。”但这个动机的起源,或许有一个更接地气、更有趣的版本。
据贝多芬的助手兼早期传记作者安东·辛德勒(Anton Schindler)记述(尽管其记述常被怀疑有夸大之嫌),一个春天的早晨,贝多芬正在维也纳的工作室全神贯注地创作,窗户敞开着。突然,一只黄鹂鸟(或称金翅雀)飞到了窗台上,并反复鸣叫着一个特定的、有节奏的音调。这只鸟固执地重复着这个鸣叫,仿佛在与作曲家对话。
被这只小鸟的“演奏”吸引的贝多芬,走到窗边,试图模仿它的节奏。他用口哨应和着,并在钢琴上弹奏出相似的节奏。这只鸟似乎受到了鼓励,叫得更加起劲。在这个奇妙的、跨物种的即兴合奏中,那个“短-短-短-长”的节奏型深深地刻进了贝多芬的脑海。
当然,贝多芬后来将这个动机发展成了代表人与命运搏斗的宏伟史诗。但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最伟大的艺术灵感,可能并非总是来自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有时它就来自窗外一只不肯离开的、歌声嘹亮的小鸟。它将一个神坛上的杰作,拉回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奇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