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 “粤语・粤物” 展用文物讲透广州烟火里的智慧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点亮粤港澳大湾区的前夕,为鲜活呈现“人文湾区”的深厚底蕴与广州的城市魅力,9月27日19:00,广州博物馆年度原创特展“粤语·粤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码”正式启幕,并通过官方视频号开启3小时线上直播。直播期间收获超7.7万次点赞,观众平均在线时长超6分钟,互动评论逾1600条,尽显公众对粤语文化的热切关注。9月28日起,该展览已正式对公众开放,邀市民游客共赴一场“听见”方言、“触摸”广府的文化之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广州博物馆始终肩负着讲述广州故事、传播岭南文脉的使命。此次展览以粤语为核心纽带——这一连接湾区民众情感、承载广府记忆的活态文化符号,深挖粤方言的历史底蕴与生活智慧,通过202件馆藏文物还原广府人的衣食住行,让观众在跨越时代的语境中,读懂粤语世界的妙趣横生,领悟广府民系务实进取、开放包容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豁达、张弛有度的人生哲学。


“粤语·粤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码”展览现场。

首展粤物释粤语:解码方言的千年脉络

粤语,是汉语在南粤大地孕育出的独特分支,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它在历代中原移民与粤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中成形,在千百年发展中兼收并蓄,又随近代华人的足迹远播海外,成为全球使用人数超1.2亿、影响力最大的汉语方言(使用者遍及粤港澳大湾区、粤西粤北、桂东南及全球华人社区)。

展览开篇便以溯源为核心,首次集中展出一批承载粤语发展轨迹的珍贵文物:从可追溯中古汉语音韵的古籍(为粤语“承古”提供实证),到印满外洋舶来词汇的百年旧报纸(折射近代广州“开海”后的语言融合);从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汉英词典(见证粤语作为“中外交流媒介”的角色),到革命年代成为宣传阵地的粤语刊物(展现方言的社会动员力),再到风靡海内外的粤语金曲磁带(记录方言的时代传播力)。这些展品串联起粤语从起源、发展到影响世界的完整脉络,让观众直观感受“九声六调”背后的历史厚度。


《英语集全》是由唐廷枢、唐茂枝、唐应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广州编纂的英语学习工具书。

自带语音:粤语才是展览真正的主角

与传统以实物为核心的展览不同,“粤语·粤物”展中,“粤语”才是真正的主角,而“粤物”则是帮助观众读懂方言的“立体注释”。 展览文字简练却不失温度:既梳理了粤语谚语、歇后语、俚语的起源(如“食过返寻味”背后的饮食文化、“执输行头,惨过败家”里的处世智慧),也解读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更提炼出语言背后的岭南物候风土与广府精神。那些或诙谐生动、或言简意赅的粤语表达,仿佛一位打开“语音模式”的老广在身旁唠家常,轻轻解锁刻在广府人骨子里的“松弛感”——比如“得闲饮茶”的客套里藏着待人的热忱,“有咩讲咩”的直率中透着处世的真诚。


展览中,“粤语”才是主要“展品”,“粤物”反而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板上各类俗词俚语的辅助“注释”。

烟火满溢:从“衣食住行”看广府生活智慧

语言是“活态的博物馆”,既装着文明史诗,也记着柴米油盐。此次展览以广府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围绕“着衫(穿衣)”“行街(出行)”“食饭(饮食)”“睇戏(娱乐)”“返屋企(归家)”五大生活场景展开,用粤语讲老广故事,用粤物呈岭南风情: “着衫”展区的珠绣拖鞋,绣着广府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行街”展区的疍民捕虾笼,藏着水上人家的生存智慧; “食饭”展区的老字号餐具、月饼模与月饼盒,满是“食在广州”的烟火气; “睇戏”展区的粤剧戏桥、黑胶唱片,记录着粤剧文化的黄金时代; “返屋企”展区的手工藤枕、葵扇与老牌电器,承载着几代广府人的居家记忆。


无论是“老广”还是“新广”,都可以从这些消失的电波、怀旧的陈设找到一份属于自己年代的记忆。


“食饭”展区一角。

更用心的是,展览在序厅及五大展区均打造了沉浸式生活小场景,并搭配主题音频——街知巷闻的“讲古”(粤语说书)、脍炙人口的粤语流行曲、余音绕梁的经典粤曲,这些广州人的“精神食粮”萦绕展厅,让“广东味”扑面而来。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老广”(能在怀旧陈设中找回青春记忆),还是扎根广州的“新广”(可在熟悉场景中看见奋斗足迹),亦或是不懂粤语的外地游客与年轻一代,都能在“听、看、触”的多感官体验中,读懂粤语的多元表达与广府文化的包容温度。展览也因此成为本地家庭代际互动、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温馨空间。


“返屋企(归家)”展区一角。

多元活动联动:让粤语“活”在当下

为让粤语文化持续“破圈”,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将推出系列配套活动: 刚刚拉开帷幕的“文物里的广州”普粤双语讲解比赛,邀公众用方言解读文物; 即将开展的国庆中秋游园会增设“粤语歇后语挑战”,趣味互动中玩转方言;喜迎十五运的“粤语主题定向越野”,让运动与文化碰撞; 计划年底前举办的“粤语保护与传承”主题文化沙龙,汇聚专家探讨方言未来;节假日期间通过官方视频号开展专场直播导赏,在小红书发起“粤语金曲接力”话题,邀请网友共忆粤语歌时光……与此同时,还将陆续推出带有广博特色的粤语文化周边,让方言魅力融入日常。


展览互动区。

一场展览或许道不尽粤语世界的气象万千,诉不完广府人的喜怒哀乐,但此次“粤语·粤物”展,是广州博物馆以粤语使用地与弘扬者身份,参与粤方言保育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城市博物馆在“读懂中国、读懂广州”中搭建文化桥梁的实践。关注粤语传承,便是守护中华文脉的多元图谱,守护岭南文化的根与魂。 期待每一位观众走进展厅,在九声六调的韵律里,触摸广州的城市烟火;在文物与方言的对话中,读懂广府的生活智慧。

展讯——

粤语·粤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码

时间:2025年9月28日至2026年3月29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邓颖瑜

图片由广州博物馆提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