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9月28日晚,广东艺术剧院,一场兼具古典雅韵与时代活力的艺术盛宴在此绽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广东汉剧“仙派”艺术创始人李仙花领衔主演的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成功上演,以汉剧之魂重塑经典,让观众在婉转唱腔与细腻身段中,重温《牡丹亭》跨越千年的“至情”传奇。
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之“游园”。
名家+名剧,以“仙派”艺术诠释中华美学
作为依托“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牡丹亭》IP打造的广东汉剧精品,《牡丹亭·情缱》从创作之初便汇聚业界力量:特邀著名昆曲大师梁谷音担任导演,把控经典改编的艺术调性;由广东省文联剧影视工作部二级调研员胡琦负责剧本整理,在忠实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汉剧艺术的适配性转化。 该剧以杜丽娘的命运轨迹为主线,紧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核心主旨,精选《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等五折经典桥段进行移植重构,并深度融入李仙花创立的“仙派”表演风格——既有昆曲的雅致细腻,又不失汉剧的刚柔并济,生动诠释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文化价值的内在契合。
对于李仙花而言,《牡丹亭·情缱》的创排是她坚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又一实践,更是其艺术生涯的里程碑之作。从艺多年来,她不仅领衔主演《花灯案》《包公与妞妞》《张协状元》《百里奚认妻》等50余部广东汉剧经典剧目,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舞台形象;更突破传统戏曲传播边界,将《白门柳》《蝴蝶梦》《金莲》等汉剧搬上大银幕,填补了广东汉剧电影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空白,为这门非遗艺术的传承与焕新注入持久动力。
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之“惊梦”。
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不少老戏迷难掩激动:“我追了广东汉剧几十年,第一次看到用汉剧演《牡丹亭》这么惊艳!李仙花老师的唱腔还是那么有穿透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那段,汉乐的伴奏一出来,既保留了昆曲的韵味,又有咱们岭南的灵秀。”
“以前总觉得传统戏曲离自己很远,这次被《牡丹亭·情缱》圈粉了!”一名00后年轻观众表示:“舞美特别美,彩墨背景配着牡丹元素,像在画里看戏;李老师演杜丽娘,一个眼神、一个水袖都透着戏,原来‘情至’的力量能这么打动人,散场后我还特意搜了广东汉剧的其他剧目,以后要多来感受非遗的魅力。”
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之“写真”。
跨剧种创新:让明快的汉乐碰撞昆曲的高雅
从昆曲到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的改编并非简单移植,而是一场深度融合的艺术创新,尤其在音乐与舞台呈现上,尽显非遗活化的巧思。
在音乐创作领域,李仙花提出了极具突破性的构想——以广东汉乐置换传统昆曲曲牌。为实现这一目标,她与音乐唱腔设计钟礼俊老师反复打磨,全力攻克“皮黄剧种移植昆曲曲牌”的行业难题。最终达成“移其神、易其形”的艺术效果:既保留昆曲“婉转悠扬、意境深远”的高雅神韵,又融入广东汉乐“清丽明快、岭南风情”的独特气质,让《游园惊梦》等经典唱段在汉剧的声腔体系中焕发新生,尽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舞台呈现上,李仙花以“仙派”艺术标志性的细腻身段与婉转唱腔,将杜丽娘的“情至”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句词,一段腔,一转身,一甩袖,每一个细节都精准传递出人物的情感层次。
舞美设计则紧扣东方美学特质,以传统彩墨景天幕为核心载体,将亭台、牡丹、梅花、兰花、柳树等国画写意元素巧妙融入场景;配合灯光的明暗层次与光影流转,营造出诗意典雅、唯美浪漫的氛围。当灯光打在彩墨背景上,杜丽娘在亭下踱步,真的像一幅会动的古画,让观众瞬间代入到“游园”的意境之中。
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之“离魂”。
传承中创新:让“南国牡丹”绽放时代光彩
“传统并非静止的遗产,而是流淌的江河。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广东汉剧这朵‘南国牡丹’绽放时代光彩。”演出结束后,李仙花的这番话,道出了《牡丹亭·情缱》创作的核心初心。此次演出不仅是一次经典改编的成功实践,更是广东汉剧非遗活化的生动范本——它证明传统戏曲无需固守过往,通过与经典IP的结合、与当代审美的对话,完全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现场还有一位带孩子来观演的家长感慨:“孩子今年10岁,本来担心她坐不住,没想到全程看得很入迷,还问我‘杜丽娘后来怎么样了’‘汉剧为什么这么好听’。能通过一部剧让孩子对非遗产生兴趣,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
据悉,《牡丹亭·情缱》此前已在梅州亮胜客家艺术中心成功上演,收获当地观众的热烈好评。本次广州演出后,系列文化活动仍将延续:9月29日,主办方将召开“广东汉剧《牡丹亭·情缱》暨李仙花表演艺术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共同探讨非遗戏曲的传承路径;同时,戏曲文化栏目《仙派九章》也将同步举行开机仪式,进一步挖掘“仙派”艺术的精髓,推动广东汉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场演出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国演员》编辑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文艺名家李仙花工作室、梅州市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为广东汉剧的传承与推广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潘智勇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