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展览9月18日迎来观展小高潮

8月22日开展以来,四川博物院“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展览在9月18日迎来了一个观展小高潮。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走进展厅,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精神的力量。


“这不是简单的文物陈列,而是一部抗战时期四川人民为国奉献和牺牲的立体教材。”一位观众在展览现场的留言簿上写下这样的感言。

据统计,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场展览已累计接待观众7万多人次。展览不仅呈现了丰富的抗战文物、珍贵的历史档案,还有不少的影片资料和场景营造,共同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展厅,赵一曼穿过的靰鞡鞋,敌后军民使用过的大刀,震撼人心的“死字旗”,川军将士奔赴前线的珍贵书信……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抗战时期川渝大地的热血故事。


在展厅一楼的公共空间,一组由青少年创作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画作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四川博物院“与展览对话”系列馆校合作项目的成果之一。该项目吸引了成都多所中小学积极参与,征集到近200幅青少年画作,最终精选了84幅予以展示。

学生们以展览中的历史场景为灵感,用画笔、用刻刀、用超轻黏土等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力量的作品,有川军将士冲锋的场景,有烽火岁月中的英雄形象,传递出少年一代对历史的理解与思考。

随着展览优良的口碑不断扩散,四川博物院的观展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展厅内人头攒动。

据川博公众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展览的讲解预约已经排到11月中旬,“我们正在抓紧培训更多讲解员,加大讲解档期密度,同时加大微信平台上免费语音讲解推荐力度。届时,讲解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得到缓解。”


此外,留言中也有观众表示:“展览内容非常精彩,就是人太多,空间小,有点挤。要是能有更大的展示空间就好了!”这些期待,恰好与四川博物院新馆建设的规划不谋而合。

“观众对现有展览的肯定和对空间的期待,为我们新馆建设提供了动力。”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馆将拥有更大的展览空间、更先进的展陈技术,以及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新馆落成后,将举办大型历史陈列、特色专题陈列,引进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展览,同时也将利用好馆藏近10万件革命文物,争取每年推出一场“红色”大展。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