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话艺 | 清·蒋廷锡《墨花竹石小册》


第 05 期


清·蒋廷锡《墨花竹石小册》

▢萧 平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扬孙,号南沙、西谷,晚年室名“青桐轩”,故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清康熙、雍正时官员、画家。初以举人供奉内廷,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十四岁中进士,授礼部侍郎、户部尚书,雍正六年(1728)五十九岁拜文华殿大学士,次年加太子太傅。蒋廷锡在官秉公抚政,剔除积弊,政誉甚著。

《墨花竹石小册》15.5×12厘米,纸本水墨,六画一书。



《墨花竹石小册》其一

其一,兰花。自题“东坡诗云:‘幽兰如美人,不採羞自献’二句,能道出兰之品。画亦欲得其矜贵,格乃佳耳。”画甚简,仅写兰花头三茎,颇具幽雅之趣。


《墨花竹石小册》其二

其二,酴縻,属蔷薇科,北人呼为“剌蘼”。以勾花点叶法写出,类于陈道复。


《墨花竹石小册》其三

其三,菊,其法与上图一致。花头略施淡赭,或略加藤黄于墨者,皆为蒋氏真笔,是其特色。


《墨花竹石小册》其四

其四,荷包牡丹。自题:“未必能容隐,何曾解括囊。只因枝叶似,名得借花王。”诗画合一,笔致细润。


《墨花竹石小册》其五

其五,竹与石。自题:“以秃笔写此。”咫尺画幅而具大气象。坡石所染淡墨亦可见参以淡赭。


《墨花竹石小册》其六

其六,山茶与梅。山茶笔墨有稚拙之趣,而写梅则挺拔劲健,交错一体,殊可玩味。款署:“壬辰八月廿日,酉君墨戏。”壬辰为康熙五十一年,作者四十三岁。自署“墨戏”,可见是在政务之暇的遣兴之作。

蒋氏早年习画,与同乡、同龄的马元驭交善,探讨“六法”。马元驭(1669—1722)常熟人,师从恽寿平。为常州画派核心成员。蒋氏入朝后,博学精敏,以诗画自遣。绘画擅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洽和自然,风神独具。蒋氏的花鸟,虽得恽寿平之韵,但变“恽派”的清秀生动而为庄重闲逸,成为“蒋派”花鸟的开拓者。

中国花鸟画,起源很早,五代南唐已臻成熟。徐熙野逸,黄家富贵,所谓徐黄异体。而盛于宋代院体,登峰造极。明、清写意花鸟以青藤、白阳为代表,注重笔墨抒怀,以物寄情。


《墨花竹石小册》册尾题跋

册尾有其自跋:“北方蔷薇极少,而酴縻特盛。比于江南,花大而色倍艳,然土人不识,多呼为刺蘼,亦花之冤也”。此跋应为图二作注。蒋氏由“酴縻”,联想到江南的蔷薇,为花“鸣冤”,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小小的册页,日常习见、触手可及的花卉,在蒋氏的笔下,如此富有情趣、情感,便是写意花鸟画的高妙所在。

世传蒋氏的花鸟作品真赝不一。在朝为官公务在身,应接不暇,其大幅作品多出其门客潘衔谷等之手。另其极为工细或参以西洋技法者,亦多为代笔。至如此册墨笔者才是其亲笔。

作 者 介 绍


萧 平

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

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出版《萧平书画集》等作品集三十余种;《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著十三部。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西南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书画鉴定中心主任。江苏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