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彤:用艺术的语言去触摸文化——在“笔墨春风正少年”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编者按:以艺术之名铭记历史,以少年之志致敬未来。9月28日上午,江苏省学校美育协会、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笔墨春风正少年——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晓云为展览题写展名。本届展览以“珍爱和平 强国有我”为主题,通过绘画、书法和篆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新时代江苏少年学子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力奋发的精神风貌。活动得到全省中小学师生的热烈响应,共收到1400余所学校投稿的作品4882件。经过组委会初评、复评、终评,共有941件作品获奖,其中160件作品在现场展出。本次展览时间为9月28日-10月8日,为期11天,地点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无需预约,观展免费,敬请关注!



用艺术的语言去触摸文化

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美术老师 刘梦彤

我是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的美术老师刘梦彤,非常荣幸能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在“笔墨春风正少年”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展的开幕式上发言。


图为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美术老师刘梦彤

首先,衷心感谢江苏省学校美育协会和南京艺术学院为老师和孩子们搭建了这样优质的平台,让孩子们能在“笔墨春风正少年”的舞台上,用画笔抒发情怀、展现才华。尤其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节点,这场展览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同时,也特别感谢建邺区教育局和我的学校对美术教育以及学生艺术创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师生提供了诸多支持与鼓励,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与指导。


作品:《回归的宝藏》50cm×40cm 作者:浦馨月

这次我指导获奖的作品名为《回归的宝藏》,当我第一次聆听学生关于这幅画的构思时,就被她的创意深深吸引。她从历史中汲取灵感,紧扣此次画展的主题,以那些曾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如今回归祖国的文物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历史的铭记以及对祖国文化珍宝失而复得的珍视与自豪。画面以深蓝色为背景,汇聚了多种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器物,有充满岁月痕迹的陶器,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还有带着裂纹却依旧雅致的瓷器。孩子通过画笔,让这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鲜活呈现,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为了让这些“宝藏”更生动,她尝试采用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将不同材质、色彩的材料巧妙结合,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既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又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作为指导教师,我始终觉得守护孩子的创作灵感至关重要。当孩子有创作想法时,我耐心地倾听,和她一起探讨思路,鼓励她大胆地把对历史的感悟、对文物的想象融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引导她从博物馆里的文物中寻找灵感,帮助她拓宽思路;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创作尝试,我都会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她始终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与信心。我想,美术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用艺术的语言去触摸文化、传递情感。看到孩子能通过这幅画,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崇敬与热爱展现出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学生参观展览

今天站在这满厅的书画前,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幅幅作品,更是无数个朝气蓬勃的孩子,正用稚嫩却真诚的笔触,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份传承,无关奖项的高低,而在于每一次提笔时的专注,每一抹色彩里的热爱。


特邀作品 作者:陆庆龙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让孩子们的艺术创作与对历史的思考得以展示。同时,特别感谢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丁圆圆老师的专业引领,为孩子的作品和我的教学指导提供了宝贵启发。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在艺术的滋养下绽放光彩,祝愿每一位在笔墨世界里探索的少年,都能永葆热爱,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