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两部尚书,黄仲晔年表|二六八记

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黄仲晔,字芝仲,号元眉,奉旨更名其晟,同安县鼎美人(今海沧区芸美村埭头社),生万历二十三年(1595),卒康熙年间。同安县学附学生,习易经,军籍。万历四十三年福建乡试第十三名中举,天启二年,会试第六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第六名。初授中书舍人,擢广东道监察御史,奉命巡青、巡视东城、陕西巡茶,曾就郑芝龙寇、抚事上疏。由御史出知抚州、南昌、桂林等府,升左江兵巡道副使。隆武二年,前往肇庆拥立永明王即位,初授兵部右侍郎,转工部右侍郎,后履职频繁,难以细考。永历十三年,随永历帝退入缅甸,不久为清兵所执,入平南王狱,于康熙元年获释。返籍后剃发为僧,自号平野山人,退隐山林,无疾而终。


○万历二十三年(1595),出生于鼎美乡。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曾祖曾宣,祖子润,父兰芳、元眉,易,六房,乙未二月十六日生,同安人。”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平墅,易,房,乙未二月十八日生,同安人。”

●《天启壬戌科同年序齿录》:“泉州府...黄仲晔,元眉,乙未...俱同安县。”

●《天启壬戌科同年序齿录》:“黄仲晔,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附学生,字芝仲,号元眉,治易经,行十,乙未二月十八日生。”

●《天启壬戌科同年序齿录》:“曾祖质宜,祖子润,父兰芳,母郭氏,继母林氏...兄梦松,同榜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福建乡试第十三名中举。

●崇祯《闽省贤书·卷六》:“万历四十三年乙卯解元甘汝挺榜...黄仲晔,同安,易。壬戌三甲,抚州知府。”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乙卯十三名。”

●《天启壬戌科同年序齿录》:“乙卯乡试十三名。”

○天启二年(1622),会试第六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第六名,授中书舍人,从七品。

●《太学进士题名碑录》:“明天启二年进士题名碑录,壬戌科...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三百二十九名...黄仲晔,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

●嘉庆《同安县志·卷十七》:“黄仲晔,积善坂尾人。壬戌进士。”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会六十一名,三甲六名。户部政,十一月授中书。”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会六十一名,三甲六名。户部政壬戌中书。”

●《天启壬戌科同年序齿录》:“会试六十一名,廷试三甲六名,户部观政,十二月授中书。”

○天启三年(1623),与泉郡诸同乡共同为朱鉴请谥号。

●朱鉴《朱简斋公奏议·朱简斋公遗绩集录·请谥公揭》:“光禄寺卿何乔远、通政司右通政柯㫤、太常寺少卿王命璇、光禄寺少卿蔡献臣、尚宝司少卿陈一元、右赞善曾楚卿、庶吉士黄道周、郑之玄、刑科都给事中李春烨、礼科给事中彭汝楠、兵科给事中林宗载、湖广道御史马鸣起、四川道御史林汝翥、考选刘行义、吏部文选司主事冯时来、户部云南司郎中陈之美、主事陈大对、林肇开、黄梦松、郭梦詹、礼部仪制司郎中周尔发、兵部郎中蔡国祯、刑部员外徐秉元、主事陈沃心、工部主事吴兆元、大理寺右评事吴应诏、中书科黄仲晔、光禄寺署正谢君惠、西城兵马指挥陈士英等揭为请谥事,照得谥者国家之盛典,臣子之令名,苟非其人,孰敢轻议,敝乡诸先辈,有勋猷懋畅功在社稷,有德行深醇郁为仪刑,或没身已久,考论之所未及,或下世方新见闻之所共睹,职等为先哲推扬并无敢任私暱,谨开具于后须至揭者,天启三年揭。”

○天启六年(1626),与同安知县曹履泰评论郑芝龙招抚事。

●曹履泰《靖海纪略·卷一·与乡宦黄元眉》:“去冬曾修尺一申侯,想已尘台览。嗣是时事日非。自贪懦无耻之将,养成痈疽,一朝而溃,有言之可痛可涕者。十二月初间,郑寇复至中左。将逃兵散,船器俱为寇资。所城若累卵,而县治亦皆震惊。所恃平日区区小信,团练乡兵,一呼而集,奋勇格斗者数万人。杀贼无数。贼是以相戒,三十里之内莫犯,而内地俱得无恙。然沿海一带鞭长不及,受害竟无了日。且贼已舍此,而挂帆北上,其毒谋有不可言者。两台从郡中公议,不得不议抚。今已敛螫,而将来正未可知。同地西南一角,悉为犬羊狼虎之场,不肖遍体芒刺,真食不下咽,而寝不贴席者也。台台其有以教之。不啻苦海之慈航矣。泰迂拙废人,于地方无益。特以百般劳苦,颇见原于两台,而风波难测,所恃万间鸿庇,有天上贵人耳。”

○天启七年(1627),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正七品。

●谈迁《国榷·卷六十九》:“丁卯天启七年...十二月...丙午,刘汉儒、钟烗、杨时化、闫可陛、仇维桢、彭祖寿、张鼎延、曹师稷、祖重烨、颜继祖、郭尧言为给事中;尧言南京户科;甘学润、范良彦、宋景云、张养、林熙隆、李应期、梁天奇、罗元宾、李炳、黄仲晔、李遵、杨中枢、韩光先、朱健为试监察御史。”

●乾隆《泉州府志·卷三十四》:“黄仲晔,广东御史。改名其晟,俱同安人。”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丁卯同考,授广东道御史。”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丁卯顺天同考,授广东道御史。”

○崇祯元年(1628),奉命巡青,巡视东城,与颜继祖共同上疏弹劾俞咨皋招抚海盗不力。

●《崇祯长编·卷六》:“崇祯元年二月...戊申...广东道御史黄仲骅巡青马房。”

●谈迁《国榷·卷七十二》:“正月...庚辰...工科给事中颜继祖言: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虚实了然于胸,聚艇数百,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一人作贼,淳一家亡恙,一姓从贼,一方可保。而总兵俞咨皋与吴淳夫为儿女姻,丙寅招抚之议,实饱贼囊。旧抚朱钦相听其收杨禄、杨策以为用。然抚寇之后,必散以原籍,领以的保。而咨皋招之海,即置之海,商民任劫,今日受抚即明日为寇。昨春中左所之变,朱一冯严檄杨禄、杨策杳然无踪,咨皋始缩舌无辞,劾副将陈希范,并及咨皋,而钱神有灵,冰山足倚,听强寇蹂躏内地、同安、海澄间,故闽帅不可不去也。朱一冯忤淳天,不安其位,而在闽久,才识并练,不妨加衔允任,故闽抚必不可不留也。上是之,逮咨皋下法司。御史黄仲骅亦紏之。”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戊辰,巡青,巡视东城。”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戊辰,巡视东城,巡青。”

○崇祯二年(1629),任陕西巡茶御史,正七品。

●蔡献臣《清白堂稿·卷十二下·送黄元眉侍御巡方川陕》:“黄华飞疏入承明,共羡中台一凤鸣。街命宁辞万里远,望云暂向故乡行。漫将马政当边计,还仗龙韬佐盛平。四牡湏自爱,翩应见古人情。”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己巳,陕西途马。”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己巳,陕西茶马。”

○崇祯三年(1630),升任江西抚州知府,正四品。

●谈迁《国榷·卷七十二》:“三月...壬辰,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调浙江右参政,御史田时震调江西参议,黄仲晔调抚州知府。”

●道光《临川县志·卷十九下》:“明抚州府知府...黄仲晔,同安人,由进士。”

●雍正《抚州府志·卷十四》:“明知府...黄仲晔,同安人,由进士,以御史任。”

●邵懿辰《天启二年壬戌科履历便览》:“庚午,升江西抚州知府。”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庚午,升抚州知府。”

○崇祯四年(1631),丁忧。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辛未,丁忧。”

○崇祯七年(1634),重修鼎美埭头黄氏祖墓。

●《明俊仁黄公暨配王孺人墓志》:“崇祯癸酉,卜今宅爰陟数氏,位坤宾艮未丑三之,以四月乙丑谋经始,非常之原众,或恫疑已决策。于腊月庚午...六世孙仲晔等谨志,崇祯七年甲戍季春勒石。 ”

●《锦黄族谱·卷二·书元眉公传后》:“江少时,闻老人谈公逸事甚缕,有谓公贵后,其封君已老,凡可以适其意者,虽极难得,靡弗致。康熙庚子岁,与天水从师游,因到公所自治其封君茔,规模宏敞,封树便房,皆华织,墓屏石凿鹤发豸冠四大字,坟道小门表云馨斋佳城,书法遒劲,皆张二水笔。余每徘徊玩之,不能去,并想见公所以用力于其亲者。雍正甲辰岁,余谒疏远族祖于北溪之鳌岛渡,至则族人啧啧诵公,不置曰此祖祠为有力者图占,公往护之,有力者援豪绅与公抗,绅使人阴窥公与族人,食饮坐次,皆雍雍为家人礼,乃屈服去。盖知其非假合宗亲,无可觊云。族人又曰吾覆舟山祖坟亦甚赖公,篁锦肇世者余始祖所自出,智民公佳城也。先为人侵葬左右前后,若义冢状。公力扩清,捐园地若干亩充祀费,是其念祖也。又曰公之为人也,似和大严。锦里著存堂家庙中有公木像从祀。余尝敬仰神气忆人,谈说其立朝梗概,云公立朝有笑面虎之称,其为御史也,即施凤来相国时,施势力张,公怀疏将劾之,遇午门中,谓曰老先生宜自敛,戢晚今日疏中有相干渎也。其刚方自矢不避权贵,又如此。裔侄孙巨川江谨书。”

○崇祯九年(1636),参与重修漳州龙溪县篁坑黄智民祖墓,期间重修锦宅著存堂,捐置锦宅祖祠祀田,修建鼎美至锦宅石道,追复鳌岛渡祖祠。

●《华安良村三黄族谱·智民公祖墓勒碑记》:“崇祯丙子年,赐进士出身经筵侍讲、分试顺天、都察院副都御史、十三世仲晔志。”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黄其晟,字芝仲,号元眉,时薰子。先世自锦宅迁居鼎尾。...锦里初祖祀田不足,置产业充之。鳌岛渡祖祠为世家所占,为之清复焉。性喜《楚辞》、《汉书》,尝题句云: “熟读离骚痛饮酒,细看传注喜观书。” 可想见其胸次矣。”

●《锦黄族谱·卷二·资政大夫元眉公传略》:“公讳仲晔,号元眉,别字芝仲,诰封监察御史,时薰公仲子,四房祖景明公九世孙也。登万历乙卯科乡榜,天启壬戌科进士,改名其晟。由内阁中书擢东城御史,以直不容,出知抚州、南昌、桂林登府。有善政,郡民祠之。转升南宁道,当是时,明祚不祀,永明王寄食苍梧,公同瞿式耜、吕大器等奉王于肇庆,僣号永历。迨事不济,从王遁入缅甸,为大清兵所获,不屈,锢平南王狱六年,至康熙壬寅奉旨准发回本籍安插。遂秃发而隐,自称平野山人。公赋性严厉,念祖恤族。锦里初祖祀田不足,即置产业以充之,鳌岛渡祖祠为势豪家所占,即代清复之。归假时,家虽居鼎,而回锦谒祖祠,敦族谊,岁且数十,至今重兴岭石道,即公来锦所造也。性喜《楚词》,博《汉书》,尝题句云:熟读离骚痛饮酒,细看传注喜观书。亦可想见其胸次矣。重建著存堂,成,族人刻公像配享焉。”

○崇祯十年(1637),补江西南昌知府,正四品,奉旨改名其晟。

●乾隆《南昌府志·卷三十》:“知府...黄其晟,同安人,进士。崇祯十年,由陕西茶马御史升任。”

●康熙《武宁县志·卷六》:“汪以通,坊市人,治麟经,举止方正,言词清越,性狷介,不洵于流俗。崇祯间,知府黄其晟以文行并茂,扁廉其状。”

●康熙《南昌郡乘·卷十五》:“黄其晟,字平墅,同安人,进士。崇祯十年任,由陕西茶马御史升,转广西桂林府知府。”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丁丑,补南昌知府。奉旨改名其晟。”

●《锦黄族谱·卷二·铁柱赋送元眉黄先生之南昌》:“大江漭沆蛟蜃穴,帝遣真官神铸铁。八索钩锁地脉连,气压天吴长嵽嵲...崇祯丁丑重九朔年弟蒋德璟拜手赠。”

○崇祯十六年(1643),补桂林知府,正四品。

●国图《官板进士履历天启壬戌科》:“癸未,补桂林知府。”

○崇祯十七年(1644)间,转升左江兵备道副使,正四品,于上思县构房居住。

●民国《上思县志·卷五》:“清顺治元年甲申,即崇祯十七年也。是时明之版图,北数省已去其半,迭经臣工拥立亲王,力图恢复。乃清急分兵追击,桂王由榔走南宁,入云南,李定国、孙可望等皆随之,有经由上思边地,而欲匿迹图存者,如左江道黄其晟避居城内,置有屋地。至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梦熊邀集绅耆捐金偿之,留为城守营署,后又以其地改建学宫。”

●谢祖莘《邕宁县志·卷十》:“左江兵备道…永历朝…黄其晟,永历中巡道,据上思志。”

●民国《上思县志·卷六》:“城守营,向无署。明季,左江道黄其晟为避乱计,在城内筑屋一座,后他适,房遂空。清初,设城守,暂驻其间。至康熙二十三年,其孙黄奕欲扶榇旋闽,因索偿屋价,知州戴梦熊邀集绅耆,告曰:城守原为保民而设,岂可无驻箚地,应各捐百金以偿黄氏。即以该屋为城守署。咸丰六年,知州武卫同道宪吴德征移文庙于此地,起建乃以东街旧文庙旁地换作城守署,后奉文裁撤。光绪三十二年,署厅黄赞枢请以其地并三台书院,一并改建学堂。”

●雍正《广西通志·卷三十六》:“上思营守备署,在南门内,本明左江道黄其晟宅。康熙二十三年,士民公捐,改建为署。”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五十二》:“遍考明闽省贤书进士题名碑,无此人,而旧志于黄仲煜注广西道,府志注御史,与同安志书其晟官同,岂其晟即仲煜耶。备存于此。”

●嘉庆《同安县志·卷十七》:“黄仲奕,改名其晟,号元眉,积善坂尾人。南宁道。”

●康熙《同安县志·卷六》:“黄仲晔,改名其晟,号元眉。中书御史,桂林知府转升南宁道。”

○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拥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建立永历政权,初授兵部右侍郎,正三品。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五十二》:“同安黄仲煜,按同安志,是科有黄其晟,字仲芝,历官中书、御史,抚州、南昌、桂林知府,擢广西副使。明亡奉永明王于肇庆,后从王□入缅甸。”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嗣闻毅宗之变,同瞿式耜、吕大器等奉明藩于肇庆。”

●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三昭宗一》:“隆武二年...十一月...乃奉令旨,于丙戌监国肇庆,以府署为行在,颁诏...黄其晟兵部右侍郎...诸臣叩谢。”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擢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三十二》:“其晟,字仲晔...昭宗即位,擢工部右侍郎。”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任兵部侍郎,正三品,未赴。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永历二年正月,与蔡世承同入为兵部左右侍郎。”

●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三昭宗一》:“永历二年戊子,春正月丁酉朔,上在桂林...黄其晟、蔡世承兵部左右侍郎。”

●金堡《岭海焚余·奏明会推本末疏》:“忆初六日退朝,臣从诸臣后入朝房。顷之,台臣谢玄瑮、黄明衮与铨臣施召征立语檐下,臣偶过其前;召征语臣曰:两道长谓刑部右侍郎不当出缺,何如?臣答曰:黄其晟已改兵侍,奉差久矣。当日求差甚苦、争改枢衔甚厉,今徘徊不行,而又坐缺不出,不可也。未几,会推簿至,一为戎政尚书,为户部尚书、刑部右侍郎、左佥都御史、大理寺卿、云南巡抚,而又有兵部右侍郎。臣见滇抚陪推为张佐辰,即曰:此贪选司也,不挂弹章已幸,又推升耶?而兵部右侍郎则正推黄公辅,臣曰:兵侍业有多员,岂可舍刑部见缺不推而增设一兵侍者!盍改之便。召征曰:粤东诸台省以为不可。臣曰:国家六部,本无尊卑。如择官而任,则当止设吏、礼、兵三部,是又六科不肯为户、刑、工之故智也。”

○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召任兵部。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三十二》:“贺王盛,字无党...永历八年,以兵部右侍郎召,与黄其晟并命,王盛道远不克赴。”

○永历中,升任户部、兵部尚书,正二品。

●《锦黄族谱·卷二·本房各代仕籍》:“二十一世仲晔,明由邑增生登万历乙卯科举人,会试登天启壬戌科进士,授中书舍人,转监察御史,历任抚州、南昌、桂林知府,升南宁左江道,后又升户、兵二部尚书。”

●《华安良村三黄族谱·登仕录》:“二十一世仲晔,明由邑庠增生登万历乙卯科举人,会试登天启壬戌科进士,授中书舍人,转监察御史,历任抚州、南昌、桂林知府,升南宁左江道,迁广西按察司、布政司,迁户、工二部、通政使、太仆寺少卿,转大理寺正卿兼理兵、户二部尚书事。”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随永历帝退守缅甸,不久为清兵捕获。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旋从王遁缅甸,为清兵所获。”

●《锦黄族谱·卷二·资政大夫元眉公传略》:“迨事不济,从王遁入缅甸,为大清兵所获,不屈。”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三十二》:“后从扈缅甸,入清,系狱六年,归卒。”

○康熙元年(1662),被清朝释放,剃发隐居,自称平野山人。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锢狱六年,至康熙壬寅释之。”

●《锦黄族谱·卷二·资政大夫元眉公传略》:“锢平南王狱六年,至康熙壬寅奉旨准发回本籍安插。遂秃发而隐,自称平野山人。”

注:黄仲晔深度参与永历朝全过程,该段经历因正史语焉不详,致难引录,本表仅摘录钱海岳《南明史》片段,至于黄氏谱所记录各官职履历则一笔带过,待得二证再做修订。

合集推荐:

●《沧江拾遗》人物篇

●《沧江拾遗》地域篇

●《沧江拾遗》故事篇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Amoynotes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