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周礼
编著者:(汉)郑玄 注
装帧:精装16开
定价:180元
ISBN: 978-7-5013-7445-8
扫码购买
《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位列“十三经”,传统认为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撰作。《周礼》全面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风俗习惯与礼法规范,其中大量内容可与传世史料相互印证,体系恢弘、包罗万象,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史之宝库。
《周礼》——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
《周礼》在汉代最初称为《周官》,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的记载。作为中国首部系统阐述国家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的专著,《周礼》不仅涵盖了古代官制、军事制度、土地制度、礼乐制度等核心政治内容,还广泛涉及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为秦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国家制度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参照体系,可视为一部系统反映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该书在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史上影响极为深远。
《史记·封禅书》
《周礼》与《仪礼》《礼记》并称为“三礼”,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框架,对礼法规范与仪节制度作出了权威性的记述与阐释,深刻塑造了后世礼制的发展轨迹。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注解精审、考辨详实,因其学术影响力巨大,《周礼》自此跃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经典体系中的重要典籍。
《周礼》,述周代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天官·大宰》中清晰概况其主要内容:“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天官·小宰》中说明“职能分工”为“六属”:“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
《天官·大宰》
《天官·小宰》
《周礼》的发现、整理与流传
《周礼》一书在汉代初年初次现身于世,由河间献王刘德在搜访古籍过程中所得。然而此书当时已残缺不全,缺《冬官》一篇。河间献王曾悬赏千金寻求该篇,却始终未能如愿获得。为补全经典,他便取内容相关的先秦旧籍《考工记》补入《周礼》,凑成六篇完整结构,并上奏朝廷。此后,该书被收藏于秘府之中,未能立即广为流传。直至汉成帝时期,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理中秘书籍,《周礼》才重新被发掘和重视。二刘校订之后,上奏朝廷请求为《周礼》设置博士官职,并将其列入官学体系。在此期间,该书的名称也由原来的《周官》正式更改为《周礼》,从此逐渐流传于世。
《周礼》卷七
单经注本之首
——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
在《周礼》的诸多单经注本中,以宋婺州市门巷唐宅所刻版本为最早,历来被藏书家视为希世之珍。目前存世的婺州本有两部:一部为全本,另一部仅存卷一至六(其中缺卷配补为宋刻附释文本),均珍藏于国家图书馆。该版本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五至二十八字不等,小字双行每行约三十五字,版式为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各卷卷端题署“郑氏注”,部分卷末标注经、注字数。卷三末尾刊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牌记,卷四及卷十二末则镌有“婺州唐奉议宅”长方牌记。版心下角刻有刻工姓名,包括王珍、沈亨、余竑、徐林、李才、卓宥、包正等。
《周礼》卷三
杨守敬曾评此本:“审其款式字体,雕印当在北宋末南宋初。”李盛铎则提出:“是书当为北宋刊板,南宋修补,以书中有所见‘桓’字未避,亦有‘桓’字末笔明显为后来挖去之痕迹,实为刊板在宣和以前之确证。”(杨、李跋语见六卷残本)劳健亦跋云:“此本旧传北宋刻,然书中‘慎’字固缺笔,各页字体刀法间微有刚柔方圆之异,或北宋刻而南宋补耶?”《中国版刻图录》进一步考订指出:“宋讳缺笔至‘桓’、‘完’字。刻工沈亨、余竑又参与刊刻《广韵》,而《广韵》避讳至‘构’字与‘昚’字,因而推测此本应为南宋初期刻本……《九经三传沿革例》所称‘婺州旧本’,疑即此本。唐奉议或即唐仲友,仲友曾因校刻《荀子》等书遭朱熹弹劾而闻名。”据考,刻工余竑、包正亦参与绍兴十六年(1146)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事类赋注》之刊刻,故将此本推定为南宋初期刻本,应属可信。
名家点评 递藏有序
清代杨绍和《楹书隅录》中评价此本:“盖宋时刊书多出坊贾,俗文破体,大抵类然。此本字学独极精审,几于倦翁所谓偏旁点画不使分毫差误。故宋讳之缺避较他本颇详,可知此本非特今世为罕见之珍,即宋椠各本亦莫与之京矣”,誉其为“宝中之宝”。书中劳健题识亦称赞道:“此则郑氏单注,完帙仅传,且为黄、顾诸老所未见,真希世秘籍矣”,可见此本之珍贵程度。
《楹书隅录》卷一
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
此本历经名家递藏,书中钤印累累。最早为明代周良金旧藏,钤有“周良金印”“毗陵周氏九松迂叟臧书记”二印。清代先后经何绍基、英和收藏,钤有“何绍基印”“恩福堂印”“英和私印”等印。其后入藏汪氏问礼堂,可见“汪大喜孙孟慈”“周玉齐金汉石之馆”等藏印。杨以增从汪氏处购得此本,此后成为海源阁重要插架之物。杨氏曾藏有宋本四经四史,并因此名斋,此本即为其中之一。民国二十三年(1934),周叔弢从杨敬夫手中购得此本,并请劳健据文禄堂新印影宋建本补抄卷八末所缺叶。1952年,弢翁将其捐赠国家图书馆,终成国之重宝。
《周礼》卷二
精装四色影印 宋韵今存
国家图书馆藏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 十二卷,刀法剔透,楮墨精良,又是郑氏单注,不可多得。此次高精全彩影印出版,对底本重新进行高精扫描和修图制作,最大限度展现宋刻本的历史风貌。钤印章等皆据原图重现,为读者呈现古籍原貌的每一个细节。
延续“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系列精品制作标准
202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国家珍贵古籍丛刊》出版工作,根据“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从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典籍中遴选出“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较强、流传度较广”的存世佳椠为底本,尤其重视“尚未出版过的、版本极具特殊性的、内容脍炙人口的”善本,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经典性、珍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宋本周易》《元本孟子》《宋本曹子建文集》《宋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已于2024年底面世,获得学术圈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特别定制内页图框
摆件形式赏心悦目
特别定制毛边本
附赠藏书票编号发售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
供稿 | 黄鑫 编辑 | 刘思宇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