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心身共境——疗愈艺术实践邀请展”在海派艺术馆正式启幕。展览汇聚美术馆、高校、医院及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疗愈艺术的前沿实践,探索艺术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独特价值。
展览现场
当前,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疗愈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参与式的“整体性、转化性”实践,强调身心整合,帮助人们重建内在平衡。本次展览突破传统医疗艺术范畴,既关注孤独症儿童、精神障碍患者、高压人群等特殊群体,也为普通公众提供情感滋养,倡导构建“身心友好型社会”。
展览集中展示了多个代表性项目。由上海市妇联与太保蓝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在你的世界爱着——China之星”,汇集50户孤独症儿童家庭共同创作陶瓷作品,以非遗陶艺为载体,助力情感表达与社会融合。闵行区“号上蓝屋”星空画院通过持续绘画疗愈课程,改善孤独症青少年的情绪,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瑞金医院“善爱·共生”艺术空间将艺术融入医疗环境,打造温暖的人文疗愈场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带来“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展”,以艺术呈现青春心灵的真实状态。
《在你的世界爱着——China之星》
闵行区孤独症援助关爱中心“号上蓝屋”的星空画院
《慈爱·共生》 3D雕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巡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展
马良“移动照相馆”记录1600个普通人的温情瞬间;刘毅“鸟鸣电台”收集千余条自然声音,唤起情感共鸣;上海音乐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团队融合AI、VR、声光交互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多维疗愈体验。此外,沙涓“璀璨星辰”守护自闭症儿童,南京原生艺术中心呈现女性原生艺术作品,多个项目从不同角度拓展艺术疗愈的边界。
马良·移动照相馆
刘毅·鸟鸣电台
上海戏剧学院·瞳息
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
同济大学·沉浸式AI自然景观疗愈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8场艺术疗愈体验活动,涵盖瓷片画、掐丝珐琅、陶艺、扎染、毛毡等互动工作坊,其中包含专为孤独症儿童家庭设计的定向疗愈项目。
本次展览是“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之一,不仅展现中国疗愈艺术的创新成果,也传递中国式人文关怀,为全球艺术疗愈发展提供本土化实践方案。展览通过艺术与科技、医学、教育的跨界融合,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助力构建更具温度的城市生活。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
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殷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