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故乡乐陵的心意我收下了


临近中秋,海南依旧带着未散的暑气,直到快递员敲开家门,递来那个印着“山东乐陵”字样的纸箱,鲁北的秋意才顺着指尖漫进屋里。拆开包装时,旧报纸的油墨香混着枣子的甜香扑面而来。箱底被报纸垫得软软的,他们说怕长途颠簸碰伤枣皮,这份细心,像极了老家长辈做事的稳妥,让我这颗漂泊多年的心,瞬间就软了。

年轻时总在外奔波,对老枣树的印象只停留在“不惹眼”上。春天院里的梨花开得热闹,它只悄悄抽几片淡绿的新叶;夏天紫薇花缀满枝头,它的碎花却小得藏在叶缝里,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可就是这样“叶不争春、花不夺艳”的性格,每到秋天总能把枝头压得弯弯的。为了生计的日子里总是忙着赶路,没太在意这份寻常,直到晚年定居海南,才渐渐懂了,老枣树的“不争”,原是默默积攒力量,把最实在的甘甜留到最后。

来海南这些年,日子过得清闲,可每到中秋,总忍不住想家。想清晨推开窗,枣林里飘来的甜香;想傍晚散步,听到的枣子落地的轻响。偶尔在菜市场买点小枣,但始终吃不出记忆里的醇厚。这次收到家乡乐陵的小枣,我一颗一颗仔细挑拣,装在当年从老家带来的粗瓷碗里,忽然就想起从前帮家里收枣的模样——大人们总说“慢些捡,别碰破了皮”。为了给我邮寄,晓雪和老卢摘枣时,大抵也是这样的心思吧。

迫不及待取出一颗金丝小枣,蜜色果皮上还凝着似有若无的晨露痕迹,捏在手里的触感,和记忆里老家院角那棵老枣树结的果一模一样。放在嘴里慢慢咀嚼,那种甜是由内而外的。

给晓雪回电话,本想好好说声谢,可话到嘴边,只变成一句“枣收到了,真甜”。电话那头的晓雪笑着说,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咱乐陵的变化今非昔比。

挂了电话,我拿了一些小枣分给邻居,他们咬着枣子问哪里买的,我指着“乐陵金丝小枣”的字样,心里满是骄傲——这不是普通的枣,是故乡的心意,是朋友跨越千里的惦记,更是我藏了大半辈子的乡愁。

年轻时总以为“故乡”是回不去的地方,直到此刻才明白,故乡从不是某片固定的土地,它藏在一颗枣的甜里,藏在老枣树“默默蓄力、厚积薄发”的韧劲儿里,更藏在晚辈们记挂着长辈的心意里。这个中秋,有这乐陵小枣陪着,纵使远在天涯,也像守着老家的暖炕头,心里满是踏实的甜。(文/王艳)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