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号子过江来(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湖南省新邵县 石佳峰

我沿资江岸晨跑,远处黛青的山影像未干的水墨。忽听得一声“衣嗬——里嗨!”裂帛般劈开晨雾,惊飞苇丛里几只白鹭。声浪撞在江面,碎成金粼般的波纹,一圈圈荡到我脚边。码头的青石阶上,穿靛蓝汗衫的陈叔唱着:“石马踏江——不回头咧!”他的尾音陡然拔高,山岩似的砸进水里,溅得满江激响。“吓着娃娃了?”他咧嘴笑,“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筋骨话。”

后来才知,这声腔是省里挂了名的“宝贝”——石马江号子。陈叔带我去看他爹留下的铁锤,锤柄裹着油布,油汗在柄上浸出云纹。“1959年,我爹他们把这调儿带去了北京城。”他摩挲锤头凹陷处,像抚过旧勋章,“二十四个汉子抡锤齐吼,声浪震得脚手架嗡嗡响!”

最动人的是去年重阳。县里办非遗展演,陈叔被簇拥着登上戏台。灯光刺得他眯起眼,待唢呐声歇,他忽将话筒推开,朝着资江方向深吸一口气。那声“呀嗬里嗨——”如离弦箭射向江面,台下穿校服的孩子们跟着吼起来,童声嫩如春笋,与苍劲老腔缠绕,让满场人鼻腔发酸。

散场时,陈叔把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扛上肩头:“记着!喊号子得用腰劲!”孩子咯咯笑着学舌,稚嫩的“嘿佐”声融进暮色。

后来,我又去跑步。陈叔不在码头,却见个戴耳机的少年面江而立,手机里淌出《记忆里的石马江》的旋律。副歌响起时,他突然摘下耳机,朝着江水纵声长啸。

石马江的波涛应和着,将清亮的呼喊卷向远方——原来这条江,从来都是活的。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1日 08 版)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