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四人书画展·吕少卿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君子之道

吕少卿·朱友舟·熊岱平·魏晋

四人书画作品展(第七回)

开幕时间

2025年9月21日 15:00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1日—10月9日

展览地点

玄武艺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九号玄武文化科技园B1栋)



参展艺术家


吕少卿

1972年生于江苏东台,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拜石图》70cm×45cm


《花影相和满客衣》70cm×45cm

“幽人逸兴月徘徊”

—— 论吕少卿的古典人物画

▢李安源

在当代金陵画坛,吕少卿素以画传统文人高士及佛道题材为人所知。十多年前,我刚认识他时,他的题材大抵是仕女画,画法工细,有点婉约派情调,隐约能看出他的老师黄柔昌先生的影响。黄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工笔画坛的名宿,画格高远,追求一种轻纱般缥缈的诗意,因其人好静,是一位深居简出的隐者,大音稀声,浑如闹市的当下画坛早将他遗忘。少卿兄每与我谈论及业师,景仰之余,不由长为叹息。今观少卿近作,因强化书写与拓宽题材,弃工笔而写意,早已跳脱出黄先生的语系而自成一格了。


《南风知我意》70cm×45cm

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古典人物为创作题材历来是一种传统。此风至今不衰缘于有别于西画的纪实性,中国画素有文学起兴与道统比附功能,其托物言志的习俗不仅体现在花鸟与山水题材中,同时亦体现在人物画创作中,如孙位《高逸图》、李唐《采薇图》及傅抱石《屈原图》等等,画家不惟是通过古贤高蹈的操守来寄托现世情怀,即借他人之酒杯,浇我心中之块垒。我与少卿相交十数年,深知其澹泊名利的个性,与久坐书斋的沉思,蒙养了其内在的画境文心,从而在创作中将这种与古为徒的古典情怀得以自然抒发。少卿的古典人物画,无论是道释人物,还是文人高士及古典仕女,其创作动机,亦大概不脱这种古今共通的述怀心理,刻画古人的旷达风神,显然也是画家个人情怀的一种修辞。只是,如何深化笔墨技法的表现力,以及如何将之与心性相熨帖,这是他多年潜心专注的方向。


《任他流水向人间》70cm×45cm

从少卿的近作可以看出,他的人物形象塑造,建立在概括凝练的形塑与层次丰富的笔墨营运之上,同时气息上返观自我,以古意为风标,以畅神为理想,建立了一个摒绝于现代纷纭世界的世外桃源意象。他笔下的古典人物形象,简括、洗练而俊发,将历代人物画家的形塑特征无痕地内化为个人家法。在其笔下,那些神采毕现的文人高士,或举杯低吟,或临川长啸,或振衣于丘壑,或濯足于林泉,即便道释人物,也神采熠熠若有林下风度,宛然一派“幽人逸兴月徘徊”的意趣。由此从少卿温润敦厚又不失慷慨激越的个性观之,欣赏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艺术人格物化的印象。


《无事小神仙》66cm×45cm

少卿本是工笔出身,近作以书写突破勾线填色的惯性思维,这得益于他对文人画精神的理解与个人的书法修炼。长期以来,少卿临池不辍,积累了厚实的书法修养。他的近作,强化线条的书写性,劲爽而文气,吸收了文人画书法用笔及笔墨随性营运的特点,一洗工笔细线单勾的单调与局促。加之背景的水墨铺写,笔墨的自由营运令画面气韵十足,让笔性与心性得以更加熨帖与解放。


《溪上对鸥闲》70cm×45cm

作为一位在专业上理论与实践并修的艺术学院教师,吕少卿的艺术经历与我颇似,我们同为美术科班出身,又以十数年的时间专注于艺术理论与画史研究,然后再回归艺术创作。对一位选择传统题材为创作道路的中国画画家而言,艺术史学术背景的意义在于,吕少卿深谙文人画的发展轨迹及规律,以个人化的笔墨趣味为核心的审美追求,是通向文人画堂奥的不二法门。从吕少卿近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到其笔墨渐臻圆融的气象与境界。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月明秋思》66cm×45cm


《雨后长风》70cm×45cm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0日 18:0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