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103岁了,翁帆也49岁了。
这对相差54岁的夫妻,在一起走过了21个年头。从当初满天争议到如今的岁月静好,翁帆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陪伴到老。
01
初遇
2003年,那时候杨振宁81岁,翁帆28岁。一个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大师,一个是汕头大学的研究生。
谁能想到呢。
当时翁帆在汕头大学读研,杨振宁去那里讲学。就是这么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轨迹。老爷子那时候刚刚丧偶不久,心情…说不上好。
翁帆那时候青春靓丽,眼神里都是那种求知的渴望。她坐在台下认真听讲,偶尔做个笔记什么的。杨振宁讲着讲着,目光就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4年12月,他们在汕头注册结婚。那场婚礼…emmm怎么说呢,争议声音确实很大。年龄差距、动机质疑、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
但是翁帆好像根本不在乎这些。她说过一句话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我只想安安静静地陪着他。”
简单。直接。
那时候没人相信这段婚姻能走多远。毕竟54岁的年龄差…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大家都在等着看笑话,等着看这个年轻姑娘什么时候会”原形毕露”。
02
陪伴
可是21年过去了。翁帆还在那里,杨振宁也还在那里。
这些年里,杨振宁的身体确实在走下坡路。毕竟年纪摆在那里,103岁的老人了,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退化。走路需要人搀扶,吃饭也得有人照料。
翁帆就是那个人。
朋友们都说,这姑娘真的是把杨振宁当宝贝一样照顾着。每天的药物、饮食起居、身体锻炼,事无巨细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杨振宁住院的时候,翁帆就守在床边,寸步不离。
喂药的时候她会很耐心地哄着:”来,乖乖的,把药吃了身体就好了。”就像哄小孩子一样。杨振宁有时候会闹点小脾气不配合,翁帆也不生气,依然笑着劝说。
这份耐心…说实话,很多亲生女儿都做不到这个程度。
最让人感动的是,翁帆从来没有把照顾杨振宁当成负担。她经常说:”能陪着他走这一程,是我的幸运。”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煽情,但从她眼神里能看出来,她是真心的。
有一次杨振宁突然说想吃家乡的某种小点心,那种很难买到的。翁帆二话不说,托人从老家寄过来。当杨振宁吃到那个熟悉的味道时,眼睛都湿润了。
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但温暖得很。
03
认可
最初的时候,杨振宁的子女们对翁帆确实有些…怎么说呢,保留态度吧。毕竟突然多了个继母,而且年纪比自己还小,心理上需要适应过程。
但这么多年下来,大家的态度完全变了。
杨振宁的儿子女儿们现在提起翁帆,都是满满的感激。有人听到过杨振宁的大儿子对朋友说:”翁帆真的很不容易,把我父亲照顾得这么好。我们做子女的都自愧不如。”
这种认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翁帆用21年的时间,一点一滴赢得的。她没有因为自己的年轻就对老人不耐烦,也没有因为外界的质疑就退缩。
杨振宁的女儿杨又礼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翁帆让我父亲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这比什么都重要。”
是啊,对于子女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能安度晚年,能有人真心疼爱和照顾。翁帆做到了这些,而且做得很好。
现在每逢节假日,杨振宁的子女们都会主动邀请翁帆一起聚餐。孙子孙女们也都很亲近这位年轻的奶奶。一家人其乐融融,看不出任何芥蒂。
有人说翁帆图的是杨振宁的财产和名声。但21年了,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这些,能坚持这么久吗?能把一个103岁的老人照顾得这么好吗?
04
岁月
现在的翁帆49岁了,也开始有了中年人的模样。身材没有年轻时那么苗条了,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她的眼神依然温和,笑容依然真诚。
杨振宁103岁了,身体确实大不如前。走路越来越慢,记忆力也有些衰退。但只要翁帆在身边,他就显得很安心,很满足。
两个人经常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杨振宁有时候会跟翁帆讲年轻时的故事,讲他的科研经历,讲他对物理学的理解。翁帆就静静地听着,偶尔问几个问题。
这样的画面…真的很温馨。
有人问翁帆后悔过吗?她说:”从来没有。能陪着这样一位智者走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是我的荣幸。”
21年的时光,把一个28岁的姑娘变成了49岁的中年女性,把一个81岁的老人送到了103岁的高龄。这期间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陪伴,有多少次生病时的守护,有多少回深夜里的担忧…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现在再回头看当初那些质疑声,是不是显得有些苍白?时间是最好的证明,21年的坚守胜过所有的辩解。
翁帆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爱情,什么叫承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真心才是答案。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吧。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两颗心能够彼此温暖,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