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讲述文物故事,舞剧《五星出东方》走进北大百年讲堂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考古现场,鲜艳如初的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从黄沙中显出真容,仿佛突然打开了一道穿越历史的时空之门——沙暴肆虐,汉朝戍边将领奉擒获意欲犯边的北人首领之子建特,却迷失大漠之中,被精绝僧人救入城中,并邂逅了天真烂漫的精绝首领之女春君……9月12日-9月13日,“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邀请北京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该作品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国家一级文物,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不仅以精妙的织造技艺征服世界,更因织锦上的八字吉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而备受瞩目。

舞剧《五星出东方》则讲述了西域戍边的汉族校尉与匈奴王子在精绝古城几经变故,化干戈为玉帛,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的动人故事。诠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在祖国的怀抱中,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

其中,在精绝城里上演的“灯舞”最为惹人注目。身着色度饱和、绚丽服饰的女子持灯起舞,摇曳生姿,具有浓郁的西域情调。该舞蹈创作结合壁画内容,通过舞者“三道弯”姿态等动作,想象性还原并创造性展现了历史悠久的“龟兹舞”神韵,通过动态化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丝绸之路的风情万千。


在舞剧中场休息时,许多观众观看“无域经纬,锦绣共织”《五星出东方》织锦特别展。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值得注意的是,“无域经纬,锦绣共织”《五星出东方》织锦特别展也于9月9日-9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旭日厅同步展出,呈现中国织锦艺术的辉煌成就。吸引众多观众在演出前后及中场休息时前来观看。

“从文明初启到国宝重现,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展陈对西域文明、丝绸之路、尼亚人的生活图景、出土文物,以及织锦艺术、舞蹈创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展出了舞剧中出现的汉代服饰和道具,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对舞剧背后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舞剧的形式来展现文物及背后的故事,我觉得很有创意。”北京大学学生小李在观剧后表示,整场演出通过舞蹈演员的舞姿以及光影布景效果,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西域,好像织锦纹样“活”过来一样。

据了解,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至今,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并登陆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开展举办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赓续中华文脉,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