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北京的那一天(我与一座城)

王子君

2000年秋天,我从海南来到北京。初到北京时,我的工作很稳定,可即便这样,很长时间里我都不喜欢北京,更谈不上融入这座城,反而总想着离开。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北京太大,尘土太多,工作太辛苦。我总是分不清东南西北,总是要不停地走路、挤公交、坐地铁。当然,不喜欢北京,还有一个原因,那是虚荣心使然,这座城的庞大让我感到自己如一粒微尘般渺小。

有两件事让我越发想离开。

一件事是,外甥女考到北京读大学,有时周末来我家住。有天早上,她起床后拉开窗帘,惊呼道:“这天怎么黄了?”我一看,原来是起沙尘了,顿时心情就低落起来。

另一件事是,已经多年没有发过高烧的我突然高烧,扛不住了,去社区的门诊打吊针。可从三层楼下来,走不了20米远,就迈不动步子。倚坐在花圃台前,我眼冒金星,呼吸困难,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高烧退后,我就想着赶快离开北京。

但是,买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便先搬了进去。傍晚,站在自家阳台上,突然看见漫天的红霞——那壮丽的景象深深迷醉了我。

原来,北京还有如此美丽的晚霞呀!那一刻,我的心安静下来。

有时候坐地铁,见地铁里挤满了人,我会想,每天起早贪黑,忍受寂寞和孤独,留在北京吃苦奋斗,大家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日复一日是离开还是留下的矛盾中,时光一年一年过去,我仍然生活在北京。我没有离开,但也没有爱上北京。

我所在的单位搬到了广安门桥的东南角。正值春天,单位组织春季健步走活动,沿着滨河公园进行。柳叶绿了,百花开了,河水也苏醒了,大家开心地赏花、观景、拍照,流连忘返。

我也内心喜悦,就想写点什么。但在这个公园来来回回走了两个春季,也没能写出一个字来。如果仅仅是描写这些花这些风景,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冬日,我又来到滨河公园散步。在清寂得没有一个人影的公园走啊走啊,走过平时健步走的路段,一抬头,突然看到金中都公园。

这个昔日的皇都遗址,这个金中都的废墟,今天是人民的公园。

刹那间,我感到了震撼!

北京,是一座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城。我突然明白了,那么多人来到北京,是因为这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气韵和民风交融在一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随时都能呼吸到、感受到。

灵感突至,激情迸发。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住处,一口气写下了《广安门的春天来了》。广安门曾经荣为老北京城的入口,我觉得它也是北京春天的入口,广安门的春天来了,北京的春天也就来了。

写完这篇文章,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爱上了北京。因为,北京早已经从灰尘漫天的昨天,发展成崭新的、美丽的“新北京”,也繁荣成了世界的北京!其实我已见证了北京的巨变,奋斗的汗水也已经洒落在北京的发展历程中!

新北京,为我洞开了一扇创作的大门。从此,我仿佛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当年去海南,说的是“闯海南”,“闯”意味着可能闯荡出一片新天地,也可能到头来一无所有。而在北京,大家说的是“北漂”。漂,意味着无根、无依靠。但若能让“漂”者扎下根来成长,证明这块土地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与包容力。我庆幸我不再“漂”,我找到了根。这个根,就是新北京的包容、融合、开放所形成的文化力量。而且,我相信,它是所有不顾一切留在北京的一代代“北漂”的根。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3日 08 版)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