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燕翼堂》亮相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


2025年9月11-12日,山东省京剧院创作演出的、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京剧《燕翼堂》亮相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参加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活动。此次展演全国共有2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演,是《燕翼堂》创排以来第三次进京演出,在首都舞台展示山东文艺创作成果,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深刻感受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无私奉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京剧《燕翼堂》取材自山东沂蒙老区临沂市蒙阴县“燕翼堂”刘氏家族的真实历史,讲述了燕翼堂第十五代掌门人刘合浦在家族早期共产党人刘晓浦、刘一梦“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精神引领下,以民族大义为重,从“明哲保身,中立求存”转变为坚定的革命乡绅,带领家族追随共产党、为革命毁家纾难的动人故事。

根据历史记载,“燕翼堂”自古就有勤奋耕读、家族和睦、开明民主、体恤百姓的优良家风,该家族富甲一方,当地流传“三有”:有钱、有地、有人气。刘晓浦、刘一梦牺牲后,“燕翼堂”家族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一心跟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有26人参加革命,7人献出宝贵生命。

京剧《燕翼堂》以戏剧思维对历史真实进行重新建构,以“一个家族的毁灭”和“一个民族的新生”,折射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血性与奋争,展示了在国破家亡历史关头的沂蒙精神、民族精神,艺术地回答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的真理。


《燕翼堂》创作期间,山东省京剧院及相关主创,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山东省京剧院极为注重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大胆探索红色题材京剧的表现手法,力图通过丰富手段,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主创在排练期间多次强调的问题。”《燕翼堂》导演周龙介绍,《燕翼堂》由“迎归”“惊变”“浮厝”“忍辱”“投军”“逼降”“壮别”“显义”“毁家”等几个重要情节贯穿起来。全剧浸透着浓郁的蒙阴地域文化气息,通过起伏跌宕的剧情戏理,辅以气势庄重、虚实相间的“燕翼堂”舞美景象,运用“唱、念”声腔音乐和“做、打”功法技巧,以生旦净丑的行当特点和艺术手段进行人物塑造。


“剧中所渲染的不是主角天生的革命性,而是着重表现其看到的、经历的、想到的、做到的。主要为解开一个谜团,即主角如何从不理解到被打动、从反对到认同、从同情到为之献身的过程。”《燕翼堂》编剧之一王宏认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看到中国人被欺凌,当看到一个个共产党人为民族慷慨赴死时,剧中主角作为曾经的封建家族族长,也做出了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这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正确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这样评价:《燕翼堂》以独特而自觉的文化自信视角,践行戏曲传承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独特的审美优势,凸显了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衔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审美化、艺术化地讲好了一个“壮哉燕翼堂,浴火起凤凰”的中国故事,为当代戏曲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宝贵启示。

京剧《燕翼堂》自创排以来,先后入选第九届、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2023年进京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二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入选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底在四川成都参加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

八十载春秋轮回,硝烟散尽,然历史不容忘怀。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创作演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文艺院团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山东省京剧院作为全国知名的文艺院团,拥有光荣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多年来创作排演了一批精品力作,为繁荣文艺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发挥了应有作用。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