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顺德小厨娘,用IP传递家乡味|粤X有料

《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录制现场,一方从顺德“千里迢迢”来的砂锅被镜头锁定。随着“95后”厨师郭毓慢慢揭开锅盖,蒸腾的热气裹着鳗鱼的鲜、大米的香,还有一丝大头菜的甜,一下子就弥漫开来了。镜头前,郭毓郑重介绍道,“这是来自我的家乡顺德的鳗鱼煲仔饭。” 就连路过的明星评委也忍不住探头感叹,“这米饭都感觉格外香。”

“顺德小厨娘”郭毓受邀参加美食竞技综艺。   受访者供图

殊不知,为了这锅“格外香”的顺德鳗鱼煲仔饭,郭毓从顺德“人肉托运”来了全套装备:本地新米、半干鳗鱼、本土大头菜,连砂锅都裹了层层厚衣服,生怕在运输中磕坏。

随着这口家乡味煲仔饭的“意外”走红,郭毓成功晋级节目的全国十五强,她的社媒账号也迎来了快速涨粉,“小红书”粉丝已突破9000。

但郭毓不是参加综艺后才开始打造个人IP的。今年7月,郭毓回到顺德筹备自己的小店时,就和搭档一起运营起了小红书账号。

起初,郭毓以“顺德蓝带小厨娘”为名,主要分享自己在蓝带学院的学习笔记、挑选食材、筹备开店的日常。没想到这些“接地气”的内容,意外吸引了综艺导演组。

“他们想挖掘厨师的经历与菜品文化,这点和我很契合。”于是,带着想要传递家乡味的初心,郭毓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郭毓登上更大舞台传递家乡味。受访者供图

其实,郭毓与顺德菜的羁绊,就凝练在“跨界”和“回归”两个词中。

高中就去英国读书、大学选择攻读商科的郭毓,本应按部就班进入大厂或接手父亲的塑料注塑工厂,却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被“厨房”留住了。

彼时,困在小公寓里的郭毓,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研究菜谱、给朋友做顺德家常菜,看着大家抢着吃的模样,她第一次意识到做菜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

自此,郭毓头也不回地踏上了餐饮这条路。回国后,她先在顺德一家东南亚料理店实习,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整天和油烟打交道,又苦又累,你图什么?”

认真学习的郭毓(左一)。受访者供图 

为获得支持、扭转偏见,郭毓奔赴蓝带上海校区系统学习法餐与烘焙。学成后,她还去了上海外滩高级餐厅的后厨历练了一段时间。

但兜兜转转,郭毓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顺德——这个刻着她童年味觉记忆的地方。

在上海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郭毓总会为自己煮一份顺德菜,“尝上一口,心里的慌也跟着散了”。那时她才发现,吃饭从不是随便的事,而是带着仪式感的庄重陪伴。而最让她安心的,还是“养”大她的顺德菜。

今年,郭毓正式回到顺德。“做法餐时,总惦记家里的味道,回到顺德,切菜、调味都觉得很踏实。”她的回归,不仅是个人职业的选择,更是年青一代对顺德本土美食文化的主动拥抱。

凭借这份对顺德菜的执念和对美食的热爱,郭毓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刚当学徒时,她时常能感受到旁人的质疑目光,于是就每天提前到厨房“加练”。同时,她也带着从蓝带学院学到的知识,试着把法餐的食材处理逻辑融入顺德菜,塑造自己的厨艺风格。

郭毓还试着把法餐的食材处理逻辑融入顺德菜。  受访者供图

“女厨师的细腻就是优势。” 郭毓调酱汁时能精准区分“咸鲜”与“鲜咸”的差别,摆盘时也会兼顾好看与家常,就连在节目中讲解菜品时,她也总能用“故事感”让观众共情,“想让大家吃到味道,也吃到回忆”。

参加综艺后,郭毓的IP也有了变化。账号从“顺德蓝带小厨娘” 精简为“顺德小厨娘”,更聚焦本土特色,也更好记。而曾经怕镜头的她,也在历经“长枪短炮”后,能更自然地面对镜头表达自我。

如今,“顺德小厨娘”账号的评论区里,有人催更、有人聊顺德美食。这个账号好像成了顺德味的“传声筒”。

“我做个人IP从不是为了火。”郭毓说道。眼前的年轻女厨,对于顺德美食的传承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传统是一种“精神”,是顺德菜“敬畏食材、追求本味”的理念,也是顺德人务实肯干的人文气质;而创新,则是一种“形式”。“我想探索的,就是如何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延续这份精神。”

“95后”的郭毓,想在顺德塑造一个“用中餐延展出的第三空间”。受访者供图

眼下,郭毓筹备的小店“顺小食La Petite ShunHaus”已进入倒计时,计划年底在顺德开业。而她给自己的小店的定位是“用中餐延展出的第三空间”。

“不想刻意强调‘这是顺德菜’,想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然爱上这种味道。”郭毓想象着。她希望大家能没有负担地走进来,然后发现,这里既有综艺同款鳗鱼煲仔饭,也有法式做法的顺德菜,还能在这里放空,“希望人们能从这家小店获得一种感受:顺德味,也可以很‘轻盈’。”

郭毓的探索,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下顺德美食传承的新可能。

当更多年轻人带着新视角、新工具回到顺德,当家常味与新表达一再碰撞,这座“世界美食之都”的味道,就能跨越地域、年龄,被更多人看见、记住、爱上。

撰文:张艳青

【作者】 张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