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镌刻峥嵘 “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在江苏大剧院开幕

9月9日上午,“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在江苏大剧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江苏省文投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江苏大剧院、江苏大剧院艺术基金会、江苏艺术中心、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院、扬子晚报、江南时报、北京春秋版画博物馆共同承办。同日下午举行了专题座谈会。


《新华日报》抗战时期报纸版面亮相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冯敏刚,江苏省军区原政治部主任吕先景将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刘春灏,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江苏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叶飚荣等领导出席。来自全国文化界、艺术界等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襄艺术盛事、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此展立足历史价值,再现八十年前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与辉煌历程。”展览前言字字铿锵,“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以历史之眼,知荣辱、看未来。开幕式上,主办单位代表、嘉宾及策展人分别致辞,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本次展览的背景和策划情况。

杨晓阳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大剧院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作为江苏省最高综合文化艺术平台的水准,同时对美术专业特别是中国版画的继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京是一个英雄城市,它记录过中华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本次展览聚焦这段历史,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版画艺术发展阶段的一个高峰——既有历史的记忆、技术和技法的探索、主题的构思,也有新材料的尝试与一批最新的创作。感谢江苏各界对本次展览的关注与支持,期待大家共同努力,通过江苏大剧院的舞台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新华日报》抗战时期报纸版面亮相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源于策展团队、策展人的情怀和热情,与省文投集团的倾力支持,也因此得到全国著名版画家们的热情响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认为,版画艺术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表现最有力量的艺术。在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条件下,众多艺术家克服困难,投身创作,留下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版画作品。现今,版画发展迅猛,工艺材料与过往不同、艺术家的视野也更加广阔,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版画艺术家对国家的情怀始终坚定。感谢全国艺术家对江苏版画事业的关心。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策展人陈超表示,本次展览以“伟大的胜利”为主题,系统梳理并集中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及后世艺术家围绕这一重大历史主题所创作的版画精品与珍贵文献。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能共同汲取伟大的抗战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

一刀一划雕琢的烽火版画、一字一句写就的新闻真相、黑白木刻的沧桑面孔……无不宣告抗战的岁月痕迹。“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以“刀锋下的烽火”“穿透硝烟的明灯”“黑白刀痕的记忆”三大板块及相关历史文献构成。

展览开篇,“刀锋下的烽火”经典抗战版画集合了70余件/组抗战时期中国版画家珍贵版画原作,同时带来艺术传承下33件/组现当代版画家抗战主题作品。

艺术家们直面苦难与抗争,刻下暴行与流离,也铭记英勇与坚韧。透过版面,那历史深处的呐喊,如今也能穿越硝烟呈现今人面前。

在历史的回响中,文字的力量如明灯似火炬,指引方向也传递真相。展览第二板块“穿透硝烟的明灯”着重展现了90余版《新华日报》抗战时期报纸版面。诞生于抗日烽火的《新华日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第一张开辟“木刻阵线”专版的报纸,刊登了众多具有战斗性、鼓舞性的木刻版画,为抗战胜利鼓与呼。本次展览重现其上刊载的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报道,更特别呈现其版面中那锋芒毕露、直指人心的抗战木刻版画。

向生命致敬,向历史致哀,向和平致意。步入展厅深处,映入眼帘的是张张黑白面影。展览第三板块“黑白刀痕的记忆”呈现了《幸存印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5周年祭幸存者木刻肖像》。这批作品由全国31位著名版画家集体创作,他们为61位幸存者创作了木刻肖像,为每一位观众带来心灵震撼。

据悉,“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版画文献展”将持续展出至9月21日。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文化责编:拓荒牛 )